迪士尼业务结构包含影视娱乐、有线电视、流媒体、主题公园及商品零售 。 迪士尼的商业模式是典型的轮次收入:首先推出以IP故事为核心的影视作品 , 通过票房赚钱第一轮收入 , 再通过版权赚取第二轮收入 , 紧接着是主题公园的创收 , 最后再通过品牌授权和连锁经营赚取第四轮 。
泡泡玛特靠着无内容IP从衍生品开始 , 再反向扩展到主题乐园版块 。 和迪士尼在商业化路径上有所不同 , 但本质都是靠IP吸引消费者 。
泡泡玛特和迪士尼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内容 。 但从去年开始 , 泡泡玛特对内容也不再“抗拒” 。 此前 , 泡泡玛特在IP内容化上极为谨慎 。 在王宁看来 , “没有故事的IP , 可以让消费者更加自由的表达对IP形象的理解” 。
去年9月 , 泡泡玛特新IP小野hirono上线时 , 泡泡玛特为其打造了人物故事 , 并以动画短片的形式呈现 。 关键词包括寻觅、失去、无力、内心 , 和Hirono一起找回那些隐藏在外表下的自己 。 泡泡玛特开始尝试给IP赋予更多具象的标签 。
同月 , 泡泡玛特投资了动画领域的头部公司两点十分 , 并且两家已经开始策划内容合作 。 在这之前 , 泡泡玛特还投资了两部动画电影《新神榜:哪吒重生》和《白蛇2:青蛇劫起》 。
泡泡玛特战投部负责人也曾对外表示 , 泡泡玛特战投部门的作用是配合公司战略 , 满足业务方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 , 被投企业与业务具有相关性 。 这就意味着 , 内容已经变成泡泡玛特内部的重点 。
但和迪士尼相比 , 犹犹豫豫的泡泡玛特在内容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 内容是否会成为其IP运营的关键还是个问题 。
而现阶段的泡泡玛特 , 似乎野心又不只是成为迪士尼 。
泡泡玛特去年疯狂投资了猫星系、两点十分动漫、十三余、 Solestage、木木美术馆等公司 , 触角延伸到了动漫、汉服、潮牌、展览等领域 。 去年9月 , 泡泡玛特还成立了投资公司 , 注册资本1亿 。
泡泡玛特想通过投资巩固在潮流消费行业的地位 , 靠主题乐园和IP内容化作为进军娱乐产业的敲门砖 , 又想靠展览、推高端产品线、入股美术馆和艺术领域沾边 。
而趁着元宇宙的风口 , 泡泡玛特也想分一杯羹 。 据天眼查App显示 , 近日 , 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申请注册“泡泡元宇宙”商标 , 国际分类包括广告销售、健身器材 , 目前商标状态均为等待实质审查 。
【推子品牌葩趣,做主题乐园,泡泡玛特急了?】对于泡泡玛特而言 , 能否成为迪士尼本身需要打个问号 。 更深层次地来看 , 泡泡玛特似乎还没想清楚自己要成为什么 。 但对于现阶段的泡泡玛特来说 , 不管是拓展哪个领域 , 都会是其推高市值所需要的新故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