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二:“端”的突破
一方面 , 5G带动工业模组和终端发展升级 。 工业行业终端形态各异 , 目前已经形成5G到现场、5G到网关、5G设备三种接入方式 。 在鲁春丛看来 , 目前60%-70%的场景还是5G到现场 , 希望未来十四五期间从5G到网关发展到5G直接到设备 , 实现IT、CT和DT的深度融合 。
同时 , 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 催生传统模组和终端向智能化方向演进 , 支撑更高级、更复杂的应用;5G推动工业终端向IT和OT相互融合的方向升级 , 推动工业控制系统加速走向远程集中控制模式 。
另一方面 , 5G带动了工业模组和终端产品的多样化 。 例如手机、虚拟现实设备、可穿戴设备、工业CPE、车载单元、医疗设备等新终端的大规模商用 , 促使终端产品规模和种类日趋丰富;终端产品牵引多场景、多形态的5G模组研发生产 。
突破三:“网”的突破
5G能够更好地满足工业应用需求 。 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显示 , 2021年三季度我国5G网络下载速率为406.8Mbps , 是4G下载速率30.2Mbps的10倍以上 , 是Wi-Fi下载速率156.9Mbps的2倍以上;5G上行平均速率为49.3Mbps , 相比于第二季度的32.2Mbps , 提高约53.1%;采用大上行按照8:2的帧时隙配比方案 , 可达到1G-1.35Gbps , 能够满足大部分工业场景需求 。
【2022 ICT年会 | 工联院鲁春丛:5G+工业互联网实现“芯、端、网、云、用”五大突破】同时 , 5G将构建工业组网新模式 。 切片虚拟专网模式 , 是指企业使用公网5G基站、核心网等基础设施 , 利用网络切片形成虚拟工业5G专网;混合虚拟专网模式 , 是指在共享部分公网设施基础上 , 将用户面功能单元、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部署在工业企业厂区 , 成为企业专用网络设施;独立专网模式 , 是指在工厂内建设一张包括基站、核心网等全部设施的5G网络 , 仅服务企业自身需要 。
突破四:“云”的突破
5G加速边缘云商用进程 。 5G用户面功能UPF下沉实现和数据流量本地卸载 , 可以将边缘计算节点灵活部署在不同的网络位置 , 来满足时延、带宽有不同需求的边缘计算服务;5G支持将网络能力开放给边缘应用 , 实现时延敏感型的工业控制类应用、时延容忍度较高的远程控制类应用、带宽要求较高的视频类应用等业务 。
5G核心网通过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实现了云化部署 , 加速云网融合脚步伐 。 企业采用NFV , 将5G核心网的用户签约数据和策略管理、网络切片管理等功能全部软件化 , 部署在X86或ARM通用服务器上 , 后续可以自主软件快速迭代 , 加速新业务创新和上限 。
突破五:“用”的突破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 , 先后两批次发布了10个重点行业和20个典型应用场景 。 10个重点行业包括电子设备、石化化工、装备制造、建材、钢铁、港口、采矿、纺织、电力、家电;20个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协同研发、生产单元模拟、设备预测维护、设备故障诊断、精准动态作业、场区智能管理、企业协同、工艺合规校验等等 , 应用和产业的相互带动促进了5G产业的繁荣发展 。
通过5G技术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 , 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 , 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新的实现途径 , 助力企业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绿色、安全发展 。
全国已建成“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800个 , 覆盖22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 , 打造了上万个5G应用创新案例 。
聚焦4个方面、10个方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