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二战日本军队军衔及标志

图解二战日本军队军衔及标志

----图解二战日本军队军衔及标志//----

图解二战日本军队军衔及标志

----图解二战日本军队军衔及标志//----

图解二战日本军队军衔及标志

----图解二战日本军队军衔及标志//----

图解二战日本军队军衔及标志

----图解二战日本军队军衔及标志//----

图解二战日本军队军衔及标志

----图解二战日本军队军衔及标志//----

图解二战日本军队军衔及标志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日本资本主义形成 , 为争夺海外市场和殖民地 , 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 先后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 , 其中武士道精神发挥了巨大作用 。 在1931~1945年的侵华战争和1941~1945年的太平洋战争期间 , 日本法西斯主义和武士道精神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并愈发猖獗 , 但终究自食恶果 。 \r\n军衔及标志\r\n日军称军衔为“阶级” , 于明治维新期间实行军衔制 。 1870年12月 , 明治政府下令统一军制 , 于是日本仿西洋兵制 , 实行将佐等级制度 , 正式颁布军衔等级名称 。 \r\n

\r\n(上图)这张明信片显示了配备在新型九八式制服上的标准军衔符号(红色为步兵) 。 值得注意的是 , 肩扛步枪的士兵臂上有两条红色条纹的精勤章 , 它是用来授予服役勤勉的士兵的 。 \r\n二战结束前 , 日军军衔也发生过一些变化:1938年(昭和十三年)之前 , 日军常服军衔使用肩章;1938年之后则使用领章(日本称为“襟章”) , 通称“九八式军衔” 。 日本陆军军衔分为长官(军官)、长官相当官(军佐)、普通士兵、专业士兵四类 , 其中长官分将官、上长官(佐官)、士官(尉官)三等九级 , 长官相当官分将官相当官、上长官相当官、士官相当官三等八级 , 普通士兵分准士官(准尉)、下士官(军士)、兵三等七级 , 专业士兵分准士官相当官、下士官相当官、兵三等七级 。 九八式军衔用领章代替了肩章 , 以明治四十五年制式肩章为基础 , 只对其形状做了变动:将官、佐官、尉官、准士官统一为平行四边形 , 长40毫米 , 宽18毫米;下士官兵则为长方形(俗称“座布团”) , 同样长40毫米 , 宽18毫米 。 1940年 , 日军新增了兵长军衔并制定了相应领章 , 同时伍长勤务上等兵军衔被废除 。 \r\n

\r\n(上图)军队手册中的全彩插图 , 显示了1938年规定的军衔和兵科符号\r\n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 , 1943年日军对陆军军衔制度进行了较大调整:将长官改称“士官” , 上长官改称“佐官” , 原士官改称“尉官”;合并原来各种繁杂的军衔并将其区分为士官、士兵两类;取消了监、正、官、工长等军衔称谓 , 统一军衔称谓;单独设立技术部军衔;将法务人员改为士官;将特务曹长军衔改称“准尉” , 仍为一等判任官;增设兵长军衔 , 为一等卒 。 调整后军衔设置为:\r\n士官共三等:将官——大将、中将、少将;佐官——大佐、中佐、少佐;尉官——大尉、中尉、少尉 。 士兵分三等:准士官——准尉;下士官——曹长、军曹、伍长;兵——兵长、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