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原文

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原文、译文、赏析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 。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睛翠 。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 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 。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 。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原文

文章插图
【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原文】【赏析】
这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词作 。词人笔触徘徊在怀古与伤今之间,徜徉在幻想和现实之侧 。写得慷慨悲壮 。下笔千钧,表情亦淋漓酣畅 。
写西湖的诗词,古往今来真不知有多少!南宋末年陈德武这首词虽题曰“怀古”,却更多是“感今”的 。
此词一起不凡,是属于那种“起句贵突兀”(沈德潜《说诗晬语》),“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谢榛《四溟诗话》),令人为之一震 。“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是宋仁宗御制题辞 。但词的首句是“果”,次句是“因”,即正由于“西湖自古多佳丽”,所以她才使钱塘成了“东南第一名州” 。这两句与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望海潮》)的写法颇相似,都从大处落墨,“概述”钱塘或西湖的气象非凡,接着才作具体描述 。
接下来六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来写西湖的“佳丽” 。堤上,亭台楼阁,园林秀美;堤下,湖水荡漾,游人歌吹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在六月;“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在九月,自夏到秋,“四山晴翠”,景色宜人,风光明媚 。这里说的虽是夏秋间事,实际含有四季风光,无不秀美的意思 。这三句显然来自柳永的词“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 。总之以上六句从空间和时间上描述了西湖的“佳丽”,而钱塘成为“东南第一名州”,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
不过词人用了这样多笔墨写名州美景,并非欣赏她的秀丽风光,从全篇看,这只是一种借托而已 。
靖康二年(即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北宋沦亡,宋室南渡,偏安在西子湖畔(因称钱塘为临安) 。那时候,多少志士仁人发出过“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岳飞);“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李纲);“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张元干) 。但是结果呢?“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应该说词人在这里所指斥的并非是誓志收复中原、为国立功的文臣武将 。所谓“一时豪杰”是指南渡之初,那些也曾感慨过、激昂过、甚至痛哭流涕而后来壮志消沉抗战不彻底的人 。词的这几句,在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中有着极其高度的概括:“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人情老易”,由于时过境迁,朝中一些官僚和士大夫们,安于现状,习以为常,“直把杭州作汴州”,逐渐忘掉国难家仇了!上片的最后这几句正如文及翁《贺新郎·西湖》中写的:“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 。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 。更不复、新亭堕泪 。”南宋覆亡前后这样的愤激之言,悲壮之音,总藉“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传出,看来可能因为她地处南宋的“首都”吧 。
词的上片先写西湖的“佳丽”,结以“都忘却,平生志”,以美景映哀情,兴亡之思,郁愤之感,已弥漫字里行间 。至下片便汪洋恣肆,一发不可收拾,而且生出了奇思异想来 。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天旋时异”,古人常用翻天覆地来比喻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如《长恨歌》“天旋地转回龙驭”便是 。公元1127年汴京沦陷,徽宗、钦宗和后妃、公主、百工技艺、娼优、儒生以及金银、珍宝、器皿等被掳北去 。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少见的奇耻大辱 。但如今凭靠何人才能雪耻呢?换头这二句,感慨殊深,激愤之情,较前尤甚,也即文及翁词中“问中流击楫何人是?千古恨,几时洗”的意思,为国势的危殆而焦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