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点 螺
【古筝的装饰工艺你知吗?】点螺是以色彩丰富的彩贝 , 如珍珠贝、夜光螺、石决明等为材料 , 制作成极为精细的图案纹样 , 镶嵌在漆面上的一种装饰工艺 。
点螺的工序:
1、拣料、开片 。 挑选有色彩的贝壳 , 经加工处理 , 开成极薄的片料备用 。
2、下料 。 根据设计图案内容 , 分别不同需要对用料进行精选 , 用刀具将片料下成点、线及多种图案形状的镶嵌部件 。
3、粘贴 。 将主要镶嵌件 , 用粘接剂按设计稿粘于漆坯上 , 粘实 , 压平 , 待干 。
4、开纹 。 用开纹刀开出图案细部纹理 。
5、了手 。 添补细部装饰纹样 , 如芦滩、溪径、小花、细草、云雾、松针等 。
6、光漆漆工处理待实干后 , 用细砂纸打磨 。 揭退点螺表面漆层 。 再经数次擦漆、抛光而成 。
“点螺”是螺钿镶嵌的一种技法 。 “点”是技法 , “螺”是材料 。 螺是蚌壳的五彩内层所切割成的薄片 , 再刻制成山水、人物、花卉、草虫、鸟兽等平面形象 , 然后再放在细砂上磨得薄如纸张 , 底面上还涂上一层色漆 , 以增加螺钿片色彩的美丽 , 其中名贵的还镶有金片、银片、金丝、银丝 。
这些薄螺钿和金银片往往很小 , 镶嵌时用漆“点”在胚胎上 , 故名“点螺” 。 薄螺片用胶漆按事先设计好的图案、文字依次点上去 , 全都粘好之后 , 候其干固 , 于面上再涂一层色漆 , 待漆干燥 , 便进行打磨 , 将螺钿花纹上的漆磨去 , 就显出了螺钿和金银片拼成的平正的图案了 , 在光线的照射之下五彩缤纷 , 闪烁变幻绚丽异常 。
明清两代 , 扬州是“点螺”漆器生产的重要基地 , 明末清初达到最高峰 。 明晚期的嘉靖至万历年间 , 扬州漆工江千里制作的点螺漆器驰名天下 , 他所制的杯、盘、碟等以小件为多 , 精美无比 , 至清代雍正乾隆年间 , 扬州的点螺漆继承传统 , 在螺片的细薄、镶嵌工艺的精致、画面景物的刻画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 。
雕 刻
雕刻技法 , 就是木雕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 。 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 。 确切地说 , 就是由外向内 , 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 , 循序渐进的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 。 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 , 我们不仅体会到作品在“脱壳而出”的快慰 , 而且还能感受到各种刀法产生的特殊韵昧 , 有些偶然的效果 , 能使作品产生新的意韵 。 因此 , 在雕刻艺术创作中 , 最有意义的探索是运用各种刀法 , 恰到好处的体现我们的创作意图 。
刀法好比书法、绘画中的笔触 , 它能起到加强、丰富作品艺术效果的作用 。 优美的笔触之所以形成是技术达到了纯熟的表现 。 时常有人在临摹一张好画时 , 感到最难的莫过于笔触 , 因为笔触是作者的心灵与技巧相结合的产物 , 是任何模仿都难以体现的东西 。 所以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 , 才能达到理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刀法 。 那种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用圆刀排列 , 平刀切削 , 它们所表现的艺术语言 , 体现了雕刻技法魅力 。
总之 , 刀法就是雕刻家用来体现自己创作构思的技术手法 , 也是形象地揭示艺术内容的手段 。 运刀的转折、顿挫、凹凸、起伏 , 都是为了使作品更加生动自然以充分体现木雕的材质美 , 体现丰富的雕琢美 。 不明木雕艺术真意的人 , 在用刀时不是以刀代笔 , 而是描画做作 , 再加胆子小怕刻坏 , 结果刀法死板匠气 , 刻不出木雕的趣味来 。 因此要多刻多练多琢磨 , 熟而生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