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这块“臭豆腐”真香?社科院:2025年可能“吃不成”了( 二 )


这还只是2016年的数据 , 2017-2018百城房价指数涨了13% , 按中指研究院公布的数据 , 去年百城房价又涨了3% , 这么算下来 , 最近几年 , 存量房产的浮盈就将近30万亿 。

问题是:臭豆腐虽然好吃 , 毕竟不能当主食 。

一边是极力想摆脱房地产的束缚 , 另一边是卖地、房产增值让大家都尝到了甜头 , 这种“败絮其外 , 金玉其中”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

12月份的时候 , 社科院发了个报告 , 把期限定到了2025年 , 也就是说 , 这块“臭豆腐”到2025年可能“吃不成”了 。

报告中的原话是:楼市调控的机遇窗口将在2025前后关闭 , 住房发展的巨大潜力和预期将在2025年前后改变 。

有以下三个理由 。

第一 , 2025年以前 , 城镇化率还有一定增长空间 。

安信首席在前段时间的策略报告会上 , 提到了一个观点:我们的城镇化率很有可能低估了 。

“我们测量在现代经济部门就业的人口占全部非农就业人口中的比重 , 这一数据显示 , 我们和日韩相比毫不逊色 。 ”

”如果这一指标是合理的 , 中国高速城市化的过程在不太遥远的将来或将结束 , 这将给房地产等多相关产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 ”

目前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在40%-50%之间 , 在2025年之前 , 常住人口要转化成户籍人口 , 城镇化率当然还会继续增长 , 直至达到60%-70%的天花板 , 换言之 , 未来几年房地产还有一波进城红利 。

第二 , 退休潮来了 。

这里我们援引两个专家的观点 。

2019年一季度的时候 , 经济学家、望正全球宏观对冲基金董事长刘陈杰说 , 房地产销量的第一个拐点应该是“退休人口增加” , 按照我们的测算是2021年 , 未来3年内 , 将是房地产的最后一个高峰 。

北大教授苏剑前段时间说:从2022年开始 , 中国劳动力人口每年都会减少1000万左右 , 而且将持续15年 。 彼时1962年出生的人开始进入退休年龄 , 而60年代是中国生育高峰期的开始 。

简单说 , 2025年 , 退休的人数将大幅增长 , 退休潮的来临 , 意味着享受社保、医保待遇的非劳动力群体增多 , 养老压力凸显 , 随之而来的 , 是房地产需求的萎靡 。

第三 , 刚需没了 , 全靠改善撑着 。

连年的房价上涨后 , 深圳取消了豪宅税 , 前两天重庆第8次上调了房产税的起征点 。

这些动向 , 都揭示了一个事实:现在大城市所谓的刚需房 , 其实根本不是刚需在买 。

安信证券的报告显示 , 核心城市的首套购房者越来越倾向于在远郊、周边县市或“返乡”购房 。

从数据相对完整的深圳和武汉来看 , 2018年以来 , 90-140平方米的成交套数与90平方米以下的成交套数之比都出现了快速飙升 。

重点在于:大户型的畅销 , 是在深圳、武汉房价大涨后出现的 。

也就是说:买不起的人 , 早就心如止水了 。 现在还买房的 , 妥妥的家里有矿 。

2020年刚刚过了不到10天 , 似乎离2025年还挺远 。

能不能在城镇化见顶、退休潮来临、更多城市由刚需转向改善前 , 把房地产的“真香定律”给打破 , 表面上看还有5年 , 事实上 , 留给我们的 , 其实也只有三四年的时间而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