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看 , 智能割草机器人带来的核心增长逻辑就是基于技术升级重塑行业 。 而新进入的九号、科沃斯等公司 , 又包含品类扩张的逻辑 。 两相叠加之下是巨大的潜力 。
03 为什么看好割草机器人前面已经讲过 , 全球割草机市场大概在600-700亿美元 , 其中割草机器人未来会是个什么光景呢?我们不妨比较一下 。
草坪上的作业演变大致经过纯人工修剪、汽油割草机、锂电割草设备、割草机器人等形态:
·人工割草耗时费力不齐整;
·汽油割草机不环保 , 会逐渐在欧美退役;
·锂电割草设备目前成本还很高;
·随机式割草机器人省去人力是最大的亮点 , 但不够成熟 。
不同于随机式割草机器人 , 智能割草机器人会迅速引爆市场 。
欧洲随机式割草机器人的渗透率在10%左右 , 而美国的割草机器人则可忽略不计 , 不到1% 。 随机式割草机器人基于“布线+随机碰撞”的作业原理 , 已经发展了近10年时间 , 虽然在成本上已经下降至大众消费级别的1000美元层级 , 但是在效率和效果上仍差强人意 。
首先 , 市面上的自动化产品需要布置(掩埋)边线来锁定除草范围 , 操作繁琐需要专门人员花费半天时间并且产生而外服务费用(大概产品价格的20%-30%) 。
其次 , 由于体积和产品结构的设定 , 自动化产品的除草范围一般都介于500-600平方米 , 所以更适配于欧洲家庭的草坪和花园 , 对于美国平均1000平方米的私人草坪并不适用 。
而更为致命的还是技术落后带来的产品力拉胯 , 衡量割草机器人效率的一个指标是覆盖率(即单位时间内的有效除草面积) , 随机碰撞式产品一般均介于20%-30%之间 , 多次作业后很有可能还是效果不佳:
一顿操作猛如虎 , 半边草坪没动土 , 到头还需人力补 。
文章图片
如果 , 市面上能够出现一款价格合理、功能扎实且完备的智能割草机器人 , 它完全能够击中欧美house业主的割草痛点 , 从而触发产品全面替代 。
毕竟如果产品确实好用 , 经济学基本的供需原理就要发挥作用了:价格降低 , 需求上升 。 价格大幅降低 , 重塑市场 。 若未来割草机器人做到3000美元以内 , 按4年折旧 , 每年付出的成本就是750美元 , 这就是巨大的提升 。 何况九号去年发布的智能割草机 , 价格在1200-2500欧元 , 按四年折旧就是300-625欧元 。
目前 , 随机式割草机器人的参与者主要有富世华集团(包括富世华和Gardena)、宝时得 , 按出货量计算三者占据全球割草机器人份额约90% , 其中富世华45万台、Gardena30万台、宝时得30万台 。 据业内人士透露 , 富世华集团可能由于“大象难转身”的原因并没有急切地寻求智能化转型 , 但国内公司宝时得的智能化决心比较坚决 。
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说 , 我们认为对A股和港股的相关公司应该有不同的态度 。
04 不同的态度看A/H玩家可能只肖两三年 , 智能割草机器人的市占率就能提到15% 。 按70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算 , 就是105亿美元 , 折合人民币670亿人民币 。
实际上智能割草机器人能把市场做大 , 因为过去那拨自行修建草坪的业主的时间成本变成了购买设备的真金白金 , 这块我们暂时不做计较 。
A股的这三家公司 , 都是在AI或者说无人驾驶技术领域有储备的公司 。 也或多或少通过产品证明过自己 , 可密切关注其割草机器人动态 。 从它们当前的规模看 , 智能割草机器人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