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广州锴飞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刘锴
电池回收“加码”
随着电动汽车爆发式增长 , 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回收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 目前 , 我国满足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回收利用企业有47家 , 而2025年我国需要回收和梯次利用的电池总量将达到1.25亿千瓦时 。
武汉格林美城市矿产装备公司总经理张子约作《退役动力电池回收超级工厂建设》主题发言 , 阐述超级工厂设计理念 。 其中 , “超级产能”代表每年5万+电池包处理量 , 约为2.5GWh/年;“超级系统”为整合新能源汽车拆解、动力电池包绿色柔性智能拆解、梯次利用、破碎筛分回收四大工艺“超级系统” , 并具备数字化生产能力(部分具备无人化)等 , 即“超级数字”;“超级环保”是最终实现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理念 。
从电池全生命周期出发 , 结合回收工艺流程 , 持续建设绿色智能柔性拆解、梯次利用和资源化产线 , 是格林美旗下装备公司的主要任务 。 2021年 , 柔性智能拆解系统已进入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推荐目录 。
文章图片
武汉格林美城市矿产装备公司总经理 张子约
在梯次利用及分类检测方面 , 锂斯德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斯年指出:“在时间及成本考量下 , 一种执行安全、操作简易、快速、设备低廉、同时能完成余能检测及分类 , 适合各型梯次利用产品电芯上的需求、快筛检测分类系统 , 必须开发出来 。 否则会因为成本问题 , 影响梯次利用的发展 , 造成资源浪费 。 ”
未来快筛技术的努力方向包括 , 建模作业时间缩短、SOH/SOC量测误差值降低、开发整模块内电池一致性动态评估模型、加强安全性异常电芯检测预判等 。
文章图片
锂斯德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斯年
智能化管理及智能制造赋能
在电池技术持续进步的过程中 , 智能化的加入给了电池产业发展更多的想象空间 。 除了电池本身的智能化管理以外 , 智能化程度主要集中在电池制造工艺及装备上 , 更多的生产企业正将锂电池生产与工业智能化技术相结合 , 运用工序自动化、产线自动化及整体数字化工厂 , 使得先进的智能化制造设备和生产技术成为高品质、高效率锂电池生产的重要保障 。
如何做好电池管理系统 , 更加智能地管理及维护各个单元 , 提高电池寿命及安全?上海蓄熙新能源材料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广帅从新能源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 , 解析对电池管理系统的思考:1)提取全生命周期的关键参数 , 不断修正健康状态偏离系数;2)采用动态控制策略 , 包括充放电策略的动态化、热管理系统的动态化、预警温度的动态化等;3)建立电池失效的可靠的预警系统;4)串联包括前驱体、原材料、电池制造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梯次利用、回收再利用7大产业链条 , 形成闭环联动的评价机制 。
文章图片
上海蓄熙新能源材料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 韩广帅
“电池制造工序中的关键设备对锂电池的一致性、安全性等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 。 ”佛山市金银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总经理李小云作《锂电池智能工厂建设经验及难题》主题发言 。 他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锂电设备发展趋势:1)产能方面 , 趋向产线一体化、设备智能化 , 2)性能方面 , 趋向设备规格提升、设备效率提升、设备稳定性提升 , 3)降本方面 , 通过元件国产化、产能规划化来实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