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教师散文//又到腊八节

文/谭百康
腊八粥 , 腊八欢 , 过了腊八就是年 。
又到腊八节了 , 一年过得真快啊!
每年都是在学校里过腊八节 , 每年司务长提前就准备好了腊八粥的食材 , 厨房的师傅们早早地淘洗好了食材 , 放在一口大锅里 , 添上清亮的冷水 , 满满一大锅 , 灶洞里架上硬片松柴 , 点燃火 , 煮着 , 煮着 , 师傅拿着锅铲不停地翻动搅拌 , 不让它煮糊 。
有道是:“大火煮粥 , 文火煮肉 。 ”煮了几个回合 , 粥粘稠状 , 能入口即化 , 能牵起丝来 , 满屋飘香 , 这时就停下灶里的大火 , 小火慢文 。
到了吃午饭时 , 师傅们为每一位教职员工奉上一碗粘稠粘稠状的腊八粥 , 香气四溢 , 一口一口幸福的滋味 , 一口一口怀念的味道 。
今年 , 又在学校的餐厅里 , 吃上了可口的腊八粥 , 又忆起儿时的第一次吃腊八粥的情景啦!
那是八岁 , 读小学二年级 。 中午回家吃饭 , 隔壁的大婶娘端来满满一碗“腊八粥” , 放在我面前说:“百儿 , 试试 , 这粥好吃不?好吃 , 再到我家去剩哈 。 ”
望着大婶娘送来的腊八粥 , 看看大婶娘 , 心里别说多高兴啦 。 于是连感谢的话都没说 , 拿起碗筷分了点弟弟妹妹 , 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 那个味道真可无法形容 , 只觉得“此味只有天上有 , 人间哪有此美味”至今犹记在脑海中 , 终生难忘 。
那时候 , 是“工业学大庆 , 农业学大寨”大集体的年代 , 生活物资十分匮乏 , 家家户户家里根本没有什么余粮 , 连填饱肚子都是难事儿 。
我湾里有七八户人家 , 像我大伯父家里一样劳动力多的 , 经常在屋前屋后空荒处开荒 , 私自种点蔬菜、豆类、小麦、南瓜、红芋什么的 , 除当季填充肚子外 , 剩下的晒些干南瓜片 , 红芋片 , 红芋果 , 干茄子 , 辣椒壳之类的干货 , 留在饥荒时 , 拿出来垫巴垫巴 。
大伯家就是全湾中算是较殷实的一户吧!大伯勤劳肯吃苦 , 大婶娘也会操持人家 。 腊月节 , 这不 , 贤惠的大婶娘早就准备糯米、饭豆、绿豆、南瓜片、红芋片、高梁等八样食材煮起腊八粥来 。
如今的生活 , 真是日新月异 , 与过去真是天壤之别了 , 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真是天天过年了 。
【英山教师散文//又到腊八节】有时候 , 在一些时间节点上 , 往往就在不自觉中 , 回忆起小时候那段吃不饱饭的事儿了 。 每每看到一些学生 , 在学校里把白米饭乱倒、吃不了的鸡腿乱扔、肥一点的猪肉乱丢 , 不合口味的熟菜不吃 , 学校发的营养餐饼干、学生奶不吃完 , 不喝完 , 丢到垃圾桶里 , 我的心就疼了 。
我们当老师有责任教育他们 , 批评他们 , 要让他们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 , 用我们小时候的亲身经历进行说教 , “一粥一饭 , 当思来之不易 , 半丝半褛 , 恒念物力为艰 。 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 。 ”
今天 , 写出此文来 , 一是怀念大伯、大婶娘及老一辈的亲人们 , 二是权当是教育不珍惜粮食的那些学生们吧!
2022.1.10(腊月初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