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残酷竞争的后果,是大学已经无心思再学了!( 二 )
别说我们的教育没有让孩子们对自己的一生进行过前瞻、思考和设计 , 就是有这种设计 , 孩子们也未必能够聚集起向更高目标前进的身心能量 。
我看到 , 我们大学生需要完成的课程数量 , 比美国的大学生要多 。 但是 , 我们的大学生实际上触及的知识范围、掌握的知识总量和美国的大学生相比有重大差距 。
我在我的课堂上做过统计 , 同样一个学期的一门课程 , 美国学生的阅读数量是中国学生的五倍以上 。 如果按照一个学生大学期间要学习50至60门课程计算 , 我们的学生要少阅读多少东西?
美国大学是主张教师保持自己的教学个性的 。 但是 , 他们控制教学质量的标准一是保证学生在专业领域的阅读范围和数量 , 二是作业环节严格要求 。
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时 , 基本是阅读一本儿教材 , 完全是中学的学习模式 。 我曾经在我的新闻采访写作课程上向学生们介绍国内外同类课程的多部教材 , 让学生们阅读之后再选择购买 。 我一是觉得必须开拓学生的视野 , 二是怕让学生有任何负担 。
没有想到 , 那一年学生对我的课程评价中 , 一个学生提出意见:老师不指定教材 。 学校教务处按照严格的工作规范 , 让我给学生书面回答 。 我真是纳闷:我们的孩子们真是当得到自由的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呼吸吗?
我特别吃惊的是 , 当真有老师布置大量的阅读时 , 学生们会抱怨 , 当老师试图组织讨论时 , 学生们会沉默 。 如果老师要求严格 , 就可能导致在学校组织的学生对教师授课的评价调查中得分降低 。 这样一来 , 就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渐渐达成一种相互“宽容”的默契 。
问题的产生永远是复杂原因的集成 。 但是整个教育过程的设计缺陷、管理缺陷、运行缺陷 , 难道不值得我们正视和反思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