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生活样本:“我想让他们更自在地生活”( 二 )
案例简介
主人公是一对年迈的老人 , 老房子已经住了四十年 , 上一次装修是二十年前 , 这次要给房子重新装修的是他们的女儿 。
【中国人的生活样本:“我想让他们更自在地生活”】由于格局动线不合理 , 屋内功能设施已不能满足现阶段老人居住 , 经过女儿几番劝说 , 老人才同意装修 。 而谈及下定决心要装修房子的原因 , 女儿说道:“我爸年龄大了需要轮椅 , 我想把我爸的出行障碍处理掉 , 不能让他的生活范围被这台阶困住 , 我妈也能轻松些 。 ”
主要矛盾
家里台阶和地面存在“高度差”的问题是女儿主要想解决的问题 。 在和设计师探讨之后 , 决定在一楼扩建部分增加升降平台 , 解决父亲轮椅入户“最后一步”问题 。 “这样以后我爸出去再也不用找人抬轮椅了 。 ”
在决定处理台阶问题时 , 女儿发现屋子里还有其他很多不方便父母生活的地方:厨房、卫生间地面不防滑容易摔倒、过道不宽敞轮椅过不去、柜子棱角偏锐利……“这些对年轻人来说不是问题 , 但对我爸妈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很危险 。 ”
厨房原貌:无操作台面、地砖易滑倒、空间利用不足
卫生间原貌:洗手台简陋、地砖不防滑、台面与地面有高差
门厅原貌:台阶与地面有高差 , 不方便爸妈出行
客厅原貌:过道不宽敞、陈设老旧、空间利用率低
装修经过
在重新审视20多年未装修的老房存在的问题后 , 她决定给爸妈做全屋适老化改造 。
从搬出旧家具到水电重新铺 , 再到贴砖、刷漆、铺地板、进新家具 , 在整个装修过程中 , 女儿将爸妈的生活需要和设计师的适老装修设计方案全程做对接 , 将细节考虑周全 。 “我觉得给老人装修最重要的行动原则是避免摔倒 。 我多往前想一步 , 就能减少我爸妈摔倒、磕碰的隐患 。 ”
虚惊一场
但装修的过程不完全顺利 , 女儿最担心的问题出现了 。 “由于原始老房结构问题 , 安装升降台的时候最费劲 , 过程中差点放弃 。 工人师傅们反复调试了好多次好多次 , 才能正常使用了 。 ”
顺利完工
经过3个月左右的时间 , 房子重装好了:安装了新风系统让室内空气更清新;给二老隔了两个房间 , 防止互相打扰;桌椅柜子的边角做了圆弧处理;家里有坎的地方都变平整了;客厅、厨房、卫生间随处设置了扶手;过道拓宽、玄关到客厅到升降台动线畅通无阻 。
除了这些以外 , 女儿还考虑了细节 , 比如开关、柜门、地面设置了各种标识帮他们适应新家 。 女儿说:“现在的房子就是我想象中的适老化改造的效果 , 我爸妈也很喜欢 。 ”
案例展示
客餐厅:多台面、桌角做圆弧处理
前门厅:安装升降台 , 便于爸爸坐轮椅出行、楼梯旁安装扶手
卫生间:马桶边、洗漱台安装扶手、安装感应灯、大字标识提示
厨房:操作台面拓宽、安装扶手、安装智能感应油烟机
卧室:每人一间卧室 , 床边都放置了一键呼叫设备 , 爸爸房间放的医用陪护床
地面:地面有凸起的地方做找平了 , 地板用的防滑地板
细节:边角做圆弧处理或者安装护角
经历改造后 , 房子从“问题百出”的老房变成了更适合老人居住的新房 , 爸妈的老年生活也因此焕发新生 。 在这个装修故事中 , 女儿对爸妈的孝心令人动容 , 然而更引人思考的是她经过长时间对爸妈老年居家生活的用心观察而做出适老化改造的决定 , 这是当下很多人容易忽略的问题 。 过去10年 ,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 。 根据科学预测 , “十四五”期间 , 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到2050年 , 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 。 不断增加的数字背后 , 这一群体面临的社会问题也愈加显现 , “养老”越来越成为被全社会重视的话题 。 相关数据显示 , 90%的老人将会居家养老 , 届时需要做“适老化改造”的家庭会越来越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