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租房”到“买房”,自媒体时代的音乐人运营有多少可能?( 二 )


这三个平台都需要大约10-20欧元/月的费用 , 此外也有一些免费的制作工具 , 如专注于电子商务的Music Glue , 提供多样的营销创意 , 但需要抽取10%的佣金;还有音乐行业专业人士设计的Difymusic , 但是功能范围不大 。
从“租房”到“买房”,自媒体时代的音乐人运营有多少可能?
文章图片

在国内创建网站也很简单 , 但几乎没有专门做音乐网站的工具 , 这也限制了这类需求 。 与之对应的是 , 近几年国内的音乐人自运营意识也大大增强 , 覆盖流媒体、短视频、B站、微博等各个平台 , 也做出了不少精彩案例 。
从“租房”到“买房” , 自媒体时代的音乐人运营 自媒体时代的音乐人运营 , 要数社交平台上的入驻最为普遍 , 如微博上的音乐人主页 , 具有公开性、广泛性 , 是发布最新资讯的首要选择 , 微博也凭借超话成了乐迷集散地 。
微博本身具有不受限的多元化分享形式 , 且符合碎片化阅读的日常情景嵌入 , 很多音乐人已经养成在微博上分享生活片段的习惯 , 并通过固定的话题标签形成了一个个可持续的小栏目 , 如毛不易的#毛不易小王日记#、朗朗的#朗朗音乐游乐场#、陶喆的#生活喆学#、袁娅维的#TTTV# , 更早的案例有薛之谦以段子手的身份为音乐导流 , 成功“曲线救国” 。
从“租房”到“买房”,自媒体时代的音乐人运营有多少可能?
文章图片

自媒体的第二波浪潮来自微信公众号 , 这也是音乐人运营的新阶段 , 特点是故事化传播 , 相对微博更加私人化 , 但基于社交分享机制 , 有形成社会热点的潜能 。
在音乐人自建的公众号中 , 二手玫瑰称得上是标杆 , 迄今已经发布434篇原创文章 , 分类细致 。 丰富素材源于乐队主唱梁龙本就是横跨音乐、综艺、影视、美妆等多个领域的跨界达人 , 其中 , 光是梁龙的视频谈话栏目就有《一本正经》和《梁白开》两种 , 内容从经典解读到仿妆分享几乎无所不包 。 最近 , 他们还开通了微信视频号 , 第一条视频就有1.3万点赞 。
从“租房”到“买房”,自媒体时代的音乐人运营有多少可能?
文章图片

2019年年底 , 创作出《米店》张玮玮宣布暂停演出及相关工作 , 化身新媒体小编开始写公众号 , 期冀是“能在这里有些新的表达” 。 随后 , 这位民谣音乐人 , 开始在上面分享他的随笔、小诗 , 一些偶发的感悟 。 微信公众号文章相较于其他自媒体的鲜明特点 , 其图文形式是表达的深度和完整叙事的空间 。
不久前爆火的《漠河舞厅》 , 之所以能凭借背后那个悲伤、沉重的故事引发关注 , 靠的自然不仅仅是短视频上几十秒的音画搭配 , 而更多源于柳爽在自己公众号上为那首歌写下的文学化故事《再见了晚星》 。 虽然推动短视频传播的是里面的“只言片语” , 但也是因为长篇叙事本身所蕴含的强大情感能量 。
从“租房”到“买房”,自媒体时代的音乐人运营有多少可能?
文章图片

【从“租房”到“买房”,自媒体时代的音乐人运营有多少可能?】此外 , 还有B站、短视频平台上依靠音乐可视化传播积累人气的各类音乐人 。 不过 , 由于平台属性的不同 , 如果无法与粉丝形成粘性较强的连接 , 对音乐人的呈现往往十分有限 。 毕竟 , 音乐人运营讲究的是持久性和整体性 , 目的是深化受众认知、加强印象管理 。 相较而言 , B站的社区生态会相对友好 。
如在B站风生水起的凤凰传奇 , 自去年5月入驻B站后 , 通过加速融入B站“整活”氛围 , 如今已成为音乐区新晋顶流 。 其中 , “经典曲目MV”系列集小剧场与抠图MV于一体 , 在5毛钱特效引起的“自嘲”中加深了其接地气的“广场舞特供组合”形象 , 还紧接着玩起了经典影视剧的梗 , 连续“翻拍”了《隐秘的角落》中的“爬山”桥段 , 《喜剧之王》、《请回答1988》中的经典片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