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州年轻人返乡创业记:打工那么苦 不如回家卖“苞谷”( 八 )

月上市 , 横州的第一造玉米五月中下旬才开卖 。
与此同时 , 电商也成为当地甜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 “玉米不耐储存 , 从保温袋、泡沫箱到冰袋、发泡膜 , 能想的办法都试过了 , 最后发现还是保鲜膜效果好 。 ”秦宗暖说 , 近两年 , 伴随物流设施及保鲜技术的改进 , 越来越多的年轻种植大户开始为线上平台供货 。
更大的市场需要更多玉米 , 但横州土地有限 。 于是 , 掌握种植技艺的年轻人开始外出流转土地 , 供应元旦及春节的全国市场 。 广东的汕尾、徐闻等地也因而出现了横州新农人与甜玉米的身影 。
家门口的奋斗 , 才是生活
【|横州年轻人返乡创业记:打工那么苦 不如回家卖“苞谷”】当一座小城同时拥有支柱产业与新鲜血液 , 它开始变得既时髦又活力十足 。 “你知道小红书上的‘乡村超模’陆仙人吗?他就是我们横州人 。 ”“你知道某某明星吗?她就给我们的‘网红玉米’带过货 。 ”
当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 , 当地的新农人不再满足于只做隐藏在供应链里的“玉米大王” 。 去年以来 , 在拼多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加速上行的过程中 , 他们顺势而上 , 通过产地直发 , 让家乡的鲜玉米直连千家万户 。
除了鲜食玉米 , 当地新农人们还“挖空心思” , 将玉米“吃干榨尽” , 甚至发展出了生态农业——先卖玉米笋 , 再卖玉米苞 , 玉米花做凉拌菜 , 玉米秆喂牛 , 牛粪种蘑菇 , 菌糠还田种植甜玉米 。
“我们工厂主要负责收购社员及其他种植户的玉米秆 , 经过加工后 , 销售到贵州、海南、云南等地的奶牛场、养羊场 。 ”鑫源果蔬合作社社员老谢说 , 这门不起眼的小生意一年可以做到近百万的利润 , 让他彻底断了去广东打工的念头 。

|横州年轻人返乡创业记:打工那么苦 不如回家卖“苞谷”

文章图片

过去 , 农民要处理废弃秸秆 , 秸秆收割粉碎机创造了新商机 。 老谢的玉米秆饲料厂目前年产饲料3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