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则首先需要回答这样两个问题:如果用户想通过刷视频来杀时间 , 那他为什么不打开娱乐性更强的抖音快手;如果用户想看的是有趣有用的知识类视频 , 那他为什么不选择B站?

文章图片
图7/7
这说的不是可能性的有无 , 而是用户先入为主的认知或将大大拖后预期效果的达成 , 甚至会让这些努力在某些老用户那里徒劳无功 。
知乎的价值在不同时段涌入的用户那里当然各有不同 。 对于2011年1月-2013年3月受邀注册的最早期用户来说 , 这是一个扩大了的精英交流群 , 大家各有所长相互激发;对于2013年3月知乎面向公众开放注册后接触该平台的用户来说 , 这里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而对于2019年底以来初识知乎的用户来说 , 这可能是个感受成功学、情感故事、娱乐八卦等五花八门话题的嘈杂广场 。
内容的泛化是知乎主动为之的路径选择 , 因为要流量、要破圈、要满足破圈之后新用户的新需求 , 而就此而言 , 知乎和抖音亦有一比:它们都是要不断做大用户规模 , 提供不同群体用户感兴趣的内容 , 同时竭尽所能地提高用户粘性 , 在这过程中发展广告模式 。 只是知乎在娱乐功能上与抖音、微博等都还有着悬殊的差距 。
如果把知乎拿来消费 , 知乎无法让人上瘾 , 不但无法上瘾 , 而且它的以纵深图文为核心优势的内容体系足以劝退每一位试图把知乎作为消遣工具的用户;如果把知乎当成学习型产品来看则又会发现 , 它的知识密度严重不足 , 内容良莠不齐 , 学习效率很低下 。
这就使得知乎两大商业化方向即广告和会员形成了相互矛盾的发展态势:想要用户多消费广告 , 就要提供更多能够杀时间的偏娱乐化内容;想要用户多买会员 , 就要大力构建安静专业的社区学习氛围 , 避免娱乐化内容的扰攘 , 同时为知识型大V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 , 让他们获得更好的收益 。
现在的知乎已然是个把情感内容、付费网文、知识产品等拼装到了一起的大杂烩 。 往左走是娱乐化的抖音 , 往右走是知识化的B站 。 用户规模和用户粘性都明显不及对手的知乎 , 成为谁都很难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