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旗下从事电池回收业务的邦普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回收一般都是以钴价为计价基准 , 铜锂不计价 。 现在倒挂主要是锂价高了 , 大家依然以镍钴为基础 , 不计铜锂 , 倒挂正常” 。
除此之外 , 退役动力电池变得抢手也与其资源化利用率提升有关 。
一般来说 , 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电池在衰减大于20%时 , 就无法满足汽车驾驶的要求 , 需要“退休” 。 对于衰减区间在20%-40%的退役电池 , 可以满足二次使用的梯次利用 , 比如用在通信基站、太阳能路灯、UPS电源及其他小型储能领域 。
如果衰减超过40% , 动力电池一般就只能被拆解进行资源化利用 , 这也成为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第二种商业模式 。 在原材料翻倍上涨的行情下 , 直接提取电池里的锂钴镍元素 , 进行资源化利用 , 远比梯次利用更划算 。
在回收的经济效益放大之下 , 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 , 考虑到梯次利用标准很高 , 当前电池资源化利用更符合实际情况 。
巨头们纷纷下场掘金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 动力电池正被视为下一个风口 , 市场红利也让各方的关注热情高涨 。
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 , 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约达25GWh , 而到2025年 , 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90GWh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 , 2020 年国内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 。 而机构预计 , 基于保守假设 , 若未来各类材料价格每年在2021年基础上提升2% , 则对于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总规模将达1074.3亿元 。
据招商证券研报的分析 , 如果按照动力电池4-6年的使用寿命来测算 , 2014年生产的动力电池在2018年开始批量进入退役期 , 预计从2021年开始我国将迎来第一批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期 。
如果基于动力电池4-6年的使用寿命和目前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来看 , 业内预计到2025年后 , 每年退役电池数量增长将超百万量级 。 去年3月份 , “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出现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 这是有关“动力电池回收”的话题首次登上政府工作报告 。
在政策和市场前景的双重驱动下 , 大量企业涌入电池回收行业 。 数据显示 , 2020年是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的高峰期 , 全年新增2579家 , 同比增长253.3%;2021年上半年新注册了9435家 , 同比增长2611.2% 。
【动力电池回收,一座“烫手”的金矿】不过 , 目前市场的主要玩家还是靠近新能源产业链的巨头们 。 其中格林美、比亚迪及宁德时代旗下的邦普已成为回收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
以废弃钴镍钨资源与电子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为主营业务的格林美 , 是国内电池回收的绝对龙头 。 公司自2003年开始启动废旧电池回收业务 , 目前具备完整的规模化回收处理、资源化循环利用产业链 。
1月4日 , 公司在互动平台上透露 , 2021年上半年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快速增长 , 实现营业收入5473.70万元 , 同比增长75.90% 。 公司称 , 动力电池回收是新能源行业的下一个收益风口 , 是百年才有的机遇 。
根据规划 , 到2025年 , 格林美动力电池回收总量超过25万吨 , 并谋划与全球上下游合作 , 在印尼、欧洲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基地 。
作为国内新能源整车厂的领军企业 , 比亚迪在动力电池回收业务上也布局较早 。 目前已经在全国设立了40余个动力电池回收网点 , 采取精细化拆解、材料回收、活化再生综合利用三个步骤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
此外 , 比亚迪还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大户中国铁塔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 共建共享回收网络 , 实现退役电池梯次利用规模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