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半数仍在全国放贷 非互联网型民营银行回归本地难在哪?
_原题是:超半数仍在全国放贷 非互联网型民营银行回归本地难在哪?
相较于城商行、农商行在当地有较多的网点 , 民营银行面临着“一行一点”的特殊情况 , 同时大部分民营银行由于金融科技能力、互联网基因不足 , 在本地通过互联网展业也较为困难 。
2021年2月19日 , 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要求地方法人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 , 应服务于当地客户 , 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 。 无实体经营网点、业务主要在线上开展 , 且符合银保监会其他规定条件的除外 , 自2022年1月1日起执行 。
这意味着我国19家民营银行除了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亿联银行4家互联网银行除外 , 其他15家民营银行发放贷款必须在注册地辖区 。
不过 ,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了解到 , 截至目前 , 这15家民营银行中仅1/3的银行执行了该规定 , 超过半数银行仍在全国范围内发放贷款 , 余下个别银行通过供应链业务实现全国发放贷款 。
回归本地为何难?
在中小银行回归本源、服务当地的大背景下 , 民营银行作为中小银行其中一个部分也需要顺应监管趋势 。 不过 , 相较于城商行、农商行在当地有较多的网点 , 民营银行却面临着“一行一点”的特殊情况 , 同时大部分民营银行由于金融科技能力、互联网基因不足 , 在本地通过互联网展业也较为困难 。
“民营银行和城商行不同 , 由于没有营业网点 , 回归地方后其实根本无法和他们竞争 , 而注册所在地本身互联网基因不足的民营银行 , 在本地开展互联网存贷款业务更是难上加难 。 ”一位民营银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坦言 。
为此 , 部分民营银行通过坚守服务全国来保持业务平衡发展 。 如北方地区某民营银行近期发布的信息显示 , 该行响应国家制造强国战略 , 面向“专精特新”企业推出一项定制金融产品 , 实现向江苏、安徽等多个省市企业发放贷款 , 产品上线2个月已累计放款超过2亿元 , 未来还会进一步提升服务可获得性 。
“这些民营银行基本在按照互联网银行执行政策 , 不过部分民营银行也在逐步提升本地贷款的占比 。 ”一位较为了解民营银行业务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 。
还有个别民营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虽然回归本地 , 但仍通过产业链、供应链业务实现跨区域发放贷款 。 如南方地区某民营银行通过与供应链的核心企业进行合作 , 通过跨区域提供金融服务解决了经销商的进货资金难题 。
供应链金融是近年来的金融热词 , 2020年8月央行等八部门出台《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 ,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
“产业链上与核心企业关联的上下游企业非常多 , 必然会涉及跨区域的问题 , 但这也与监管部门的监管政策形成了一定的冲突 , 因此在鼓励金融创新和执行政策之间监管部门需要进行更好的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 ”一位银行业研究人士认为 。
业内建议进一步支持创新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 , 2021年前三季度民营银行实现净利润107亿元 , 同比增长64.61% , 增速较2021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 。 具体来看 , 这些利润却被主要头部银行“瓜分” , 以网商银行为例 , 该行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7.89亿元 , 占全部民营银行净利润的16.72% , 而一直以来微众银行的净利润比网商银行更高 , 预计二者净利润占比远超过30%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