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QQ秀,15后的元宇宙( 二 )


因此 , 无论是现在的许多企业应用到的 , 所谓深度学习算法、实时渲染技术 , 本质上都是在将过往在影视特效中应用的技术进行下沉 , 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通过这些技术在网络中做出一个类似电影的虚拟形象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真正虚拟人的出现 , 到最后肯定不只是在形象上的应用 。 它可能需要像机器人、工业机械手臂等技术一样 , 通过它的AI能力 , 帮助人去替代掉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 。
比如说万科2021年的年度优秀员工、虚拟数字人崔筱盼 , 据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在朋友圈提到 , 崔筱盼在系统算法的加持下 , 很快学会了人在流程和数据中发现问题的方法 , 以高于人类千百倍的效率在各类的应收/逾期提醒及工作异常侦测中大显身手 , 她催办的预付应收逾期单核销率达到91.44% 。

80后的QQ秀,15后的元宇宙

文章图片
图4/9
(央视AI手语主播)
再比如 , 去年11月央视新闻联合百度智能云打造的首个AI手语主播 , 不仅能够全年无休、无错的为观众提供手语服务 , 并且还将在冬奥会上承担手语翻译的工作 。
因此 , 在这些虚拟数字人身上 , 关键的就不只是外在形象的生成了 。 而在于其类“人”形象后背的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图像识别等技术 , 并根据需求打造了一套符合所在岗位决策系统等 。
虽然从现在来看 , 许多虚拟人在制作过程中也早已经应用上了这些技术 , 但它更多应用在更低成本去生成一个虚拟形象上 , 而不是应用在接收信息、判断和决策、反馈信息等能够让数字人更智能的应用上 。
从这个角度来讲 , 除了现在已经出现如虚拟主播、虚拟偶像、虚拟代言人等场景之外 , 虚拟数字人还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 , 甚至有可能再一次替代/补充掉许多本来应该由人参与的服务型岗位 。
例如在2018年Neiflix的科幻剧《碳变》中 , 乔尔·金纳曼饰演的主角入驻的酒店就是一个人工智能主题酒店 , 该酒店从前台接待到服务生都由人工智能(虚拟人)全部承担 。
这些将可能是未来真正的虚拟人需要承担起的角色 。

80后的QQ秀,15后的元宇宙

文章图片
图5/9
(《碳变》中的酒店人工智能老板)
谁在制作虚拟人
回过头来 , 看现在的虚拟数字人产业链 , 从上述投融资案例中可以看到 , 资本青睐地标的 , 大致都可以被分为两块 。
一块是虚拟人IP的打造和运营 。
例如去年6月获得数百万Pre-A轮融资的燃麦科技 , 主营业务就是超写实数字人故事线和流量池孵化、业务定制、衍生品和独立品牌运营 。
而在去年12月获得网易领投的天使轮融资的世悦星承 , 其主要业务则是时尚潮流细分领域的虚拟数字人和虚拟服饰等产品和内容的研发运营 。 其旗下运营的三位虚拟人IP-Vila、Reddi和Vince已经合作了包括Gucci、Max Mara、Air Jordan、中国李宁等众多品牌 。
次世文化也围绕着虚拟数字人打造了丰富虚拟形象业务 。 在B端 , 次世文化为迪丽热巴、黄子韬等明星打造虚拟形象迪丽冷巴和韬斯曼;为IDo珠宝、花西子、伊利金典等品牌打造虚拟形象Beco、花西子、典典子;在C端 , 次世文化也孵化了如国风元气少女南梦夏、在综艺《华彩少年》中亮相的翎Ling等自己独立的虚拟人IP形象 。

80后的QQ秀,15后的元宇宙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