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图1/9
【80后的QQ秀,15后的元宇宙】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文斌
来源/商业数据派(ID:business-data)
虚拟人 , 正在成为2022年的第一个风口 。
1月6日 , 一则字节投资“李未可”的消息将虚拟人的热度再次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 在这之前 , 邓丽君“复活”登上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 , 柳夜熙一条视频涨粉300万的经历都在不断挑弄着市场对于虚拟人的热情 。
事实上 , 自2021年7月扎克伯格大炒元宇宙概念以来 , 科技企业或多或少都开始了元宇宙的布局 。 在国内 , 据商业数据派不完全统计 , 自2021年7月以来 , 一级市场虚拟人相关的核心投融资事件已达到18次 。

文章图片
图2/9
企业频频融资 , 新的虚拟人物频频上线 , 这其中 , 不仅有像柳夜熙、李未可一样的短视频IP , 也有像万科员工崔筱盼这样的企业IP;还有像迪丽冷巴、韬斯曼这样的明星IP 。
但即便是这样 , 对于许多人来说 , 他们对于虚拟人可能还是存在许多似懂非懂的疑问 。
毕竟一方面 , 虚拟数字人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新事物;但另一方面 , 如今的虚拟人和以前的QQ秀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前的虚拟偶像、二次元形象也算是虚拟人吗?他们和现在的虚拟人又有什么区别?
跟随这些问题 , 我们会发现 , 现在的虚拟数字人和之前虚拟形象并没有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 。 而在这个过程中 , 如果你真的要较真厘清两者的话 , 可能现在的许多虚拟数字人 , 都并不能被称为真的“虚拟数字人” 。
大部分“虚拟人”是高配版QQ秀
如何定义虚拟数字人?
按中科深智创始人兼CEO成维忠的看法 , 只要能动起来 , 有表情等设定 , 跟真人能够交互 , 都应该纳入到虚拟人的范畴 。
而在普遍的行业研究和学术定义上 , 虚拟人也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 例如按中国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发布的《2020虚拟数字人发展白皮书》中的定义 , 虚拟数字人大致可以被分为服务型和身份型两类 。 这其中又可以细分为AI助手、替代真人服务、虚拟主播、虚拟身份等多种 。

文章图片
图3/9
但从更具体的角度 , 在被大多数人认定为是演绎元宇宙的电影《失控玩家》里面 , 雷诺兹饰演的主角本来只是一段程序代码 , 像现在所有游戏中的NPC一样 , 只能执行一些设定好任务 。
但因为“失控” , 这一段本来没有生命的程序开始能够针对一些外部的环境做出反应 , 这才让他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虚拟人” 。
所谓“人”的特点 , 是指能够自主判断、决策 , 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拥有自由性 。
而从现在大部分虚拟数字人的实现形式来看 , 例如洛天依、或者柳夜熙;除了外部形象和人一样之外 , 它其实背后都有一整个编剧和导演制作团队 。 它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内容 , 都是按照剧本规定的方式进行演绎 , 这和游戏中刻板的NPC并无二致 。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 , 现在的虚拟人 , 并不是真的虚拟人 , 他们最多被称为“虚拟木偶”、高配版QQ秀 。
而从技术角度 , 或者说从目前虚拟人赛道里这些企业做的事情来看 , 大家所在意的 , 其实还是那一张“脸” 。 他们所追求的 , 是如何用技术更方便的在网络世界上做出一个我们自己的投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