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氏族存在过吗科学一直在前进,科学里没有什么“经典” 。
现在仍然有很多人相信,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一个“母系社会阶段”,这就是吃了经典的亏 。最早提出母系社会概念的可能是瑞士法学家巴霍芬 。而“母系社会”这个说法变成熟、传播开来,大概是因为美国民族学家摩根 1871 年出版的《古代社会》这本书 。
巴霍芬和摩尔根使用的可不是现代科学方法 。巴霍芬 1861 年出版的《母权论》,是从古希腊神话里面找灵感,而摩尔根对史前男女关系的判断则主要靠猜测 。摩尔根设想,人类史前必定存在一个“蒙昧时代” , 说白了就是一个性关系非常混乱,所有男性是所有女性的丈夫、所有女性是所有男性的妻子的时代 。蒙昧时代的人没有私人财产,都是公共的 。后来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开始有私人财产了,才有了“家”的概念 。可是史前人又不会搞亲子鉴定,必定都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最初的“家”必定是以女性为核心,这就是母系社会 。母系社会之后,家庭进一步稳定,才有了父系社会 。
摩尔根这番设想本来只在学术圈讨论 。后来有一个叫恩格斯的人,整理朋友的遗物,发现了朋友写的对摩尔根《古代社会》的读书笔记 。恩格斯从中获得灵感,把它作为自己一个宏大叙事的一部分,在 1884 年出了本书叫《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这本书被后世的某些国家奉为经典 , 一直到今天还在影响中小学课本 。
那些可都是十九世纪的理论 。难道说从摩尔根和恩格斯到现在,将近 150 年过去了,科学家对史前社会就没有点别的说法吗?当然不是!事实是摩尔根那一套在学术界从来都不是真学问,只是被当做意识形态工具 。人类学家通过考古发现、通过基因测序、通过对现在世界各地还存在的一些原始社群的考察,已经对人类史前男女关系有非常成熟的认识 。
这个图景是人类从来都没有过一个“母系社会阶段”,只在零星的、个别的社区有过母系社会 。
万维钢《精英日课》摘录
远古时候真的有母系社会的存在吗当然真的存在啊 , 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人类社会早期为母系社会 , 但随着男性获得驯养牲畜方面的特长使女性的权力逐渐旁落到男性手中 。
早在19世纪现代人类学研究萌芽开始就已经有人主张自从男性开始驯养牲畜开始,早期人类社会将开始向父系社会转变,男性的地位和继承权成为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东西 。然而,没有人能够拿出切实的证据表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
来自英国的研究人员将68种非洲班图部落语言绘制了一个语言学进化树,发现大约在3000年前,随着各个部落的生存状态发生变化,每个部落以不同的速度由母系社会象父系社会转变 。而伴随其中的语言变化包含的共同因素就是关于牲畜以及新娘财礼描述的变化 。研究人员发现 , 那些拥有更多牲畜的男性可以娶到许多老婆 。而富有男性对儿子的影响大过女儿,富人的儿子可以有许多子女,而女儿则不可能有太多 。这个原因是儿子是男性 , 只要让女性怀孕就能有孩子,而女儿要获得子女必须自己怀孕生产,相对难度要大的多 。这正好反映了父系社会中男性地位和继承权优于女性 。
另外一个使男性具有优势地位的重要因素是男性比女性强壮,能够更有效的保护自己的牧群不被抢 。
母系社会真的存在吗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明确提到了,人类社会的最早形态是母系氏族制社会 , 并指出“私有化出现之后才进入了父系社会,女性作为男性的财产而被控制,是最早的阶级压迫” 。

文章插图
听起来好有道理呀,但是有一个问题——女性能干的活男人也能干,甚至体力上还存在优势 , 那女性到底控制了什么才获得了领导权呢?

文章插图
母系社会的逻辑存在漏洞
历史书上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原始部落实行外婚制,出生的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只能构建以母亲为联系的社会结构 。而在人类文化进步,进入农耕文明之后,从播种中得到启发,理解了生育与男性的关系,进而为进入父权作好了铺垫 。
嗯……这个听起来也好有道理呀,因为女性直接孕育了生命,所以她们与子女的关系是最明确且最直接的 。而因为文明落后 , 所以男性一直没有理解自己其实也是生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

文章插图
但是科学最引人讨厌的一点就是不像小说一样——说得通就完事了 。科学家们总是会不厌其烦地去研究 , 去寻找证据 。所以有的理论听起来近乎完美,但是却被现实无情打脸 , 而且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上面的也是一样 。
动物学家在自然界研究许多群居动物 , 然后发现了一些与相当然相当矛盾的事实 。比如狮群是一个少数雄性统领多数雌性的父系家族,有时从别处来的雄狮会与现任狮王爆发冲突,如果打败并赶走了原狮王它就可以拥有狮群的统治权 。而且新狮王会把雌狮子身边上任狮王的后代,可爱的小狮子们都咬死 。

文章插图
如果说没有进入农耕文明的人类无法领悟雄性与后代的关系,狮子是怎么知道的?人类的理解能力还不如狮子?!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动物天然存在预防近亲交配的机制,比如大草原上非常常见的一种小动物——土拨鼠 。一窝幼鼠在长大之后,母亲会将所有的“女儿”全部“赶出家门” 。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聚集在一个区域的土拨鼠家族一般拥有共同的父系祖先 , 这里的雄性土拨鼠都是“兄弟”关系 。

文章插图
这也就是说,即使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依然可以建立起以父系为中心的族群关系,只需要将雌性后代全部赶出去并接纳来自其它族群的雌性即可 。
而非常有意思的是,还有一种动物也是采取这族群结构的,而且它们是这个地球上与人类最接近的物种——黑猩猩 。
父系社会——战争助推器
那为什么它们会有这样的结构呢,研究发现父系结构对于一种行为非常有利——战争 。

文章插图
是的,黑猩猩会发动族群之间的战争,而且相当频繁且有针对性 。由于体力上的优势,战争这种同族间的厮杀一般都是由雄性主导的,而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血缘扭带作为支撑,就很容易出现二五仔,一但看到对方形势大好就直接投靠 。

文章插图
想象一下 , 如果是母系社会,雄性就存在很大的流动性,毕竟来到这个族群中可能只是一个偶然,有什么必要赌上性命呢?有危险就直接换一个更强大的族群不就好了 。这样的族群也就无法参与到极其残酷的战争中来 。

文章插图
于是在母系与父系同等存在的情况下,战争会让母系逐渐瓦解,最终只存在父系的社会结构 。而人类史基本上就是一本战争史 , 人类对于战争的喜爱超过了地球上任何一种动物,曾经广泛存在母系是说不通的 。
女性祭司说
有一种解释认为——女性在人类史的某一个阶段确实承担过重要地位 , 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母权,这一点是受到的虎鲸的启发 。

文章插图
在虎鲸的族群中,年老的雌性个体通常担负着传授幼鲸捕猎知识的使命,这让它在族群中拥有特殊的地位,可以优先享用猎物 。
同样,对于原始人类来说,无论是战争还是捕猎 , 都是一种相当危险的工作,所以男性可能在族群中的损耗较大,大约在30岁之后就会陆续死去 。而女性由于从事的是较安全的工作,所以部分人可以活到60以上,这些年老的女性很可能充当了传承族群知识的使命,是最早的“祭司”从业者 。

文章插图
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性的寿命也得到了提高,渐渐地取代了女性拥有的特殊地位,从而全面进入父权社会 。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原始人类社会很可能是由父系亲缘构成部落 , 但存在特殊阶职女性的结构,男性是权力核心的可能性更大,但女性确实比进入完全体父权社会时要更有权力 。
母系社会真的存在吗母系(matriarchal)社会就是一个定义很含糊的词 。到底什么叫“母系”?这可以有多种解释:1. 女性拥有政治权力,可以决定财产的分配;2. 女性在家庭中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没有政治权力;3. 由于婚姻形式原因,氏族中的子女知母不知父,在计算世代时只能按母系计算 , 但女性既未必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 也未必有政治权力 。
按照英文维基 , 为了澄清这些不同情况,人类学家又提出了很多专门、准确的术语 。因此,对于第一种解释,女性拥有政治权力 , 这是雌权(gynecocratic)社会;对于第二种解释,女性在家庭中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是母主(matrifocal)社会;对于第三种解释 , 世代按母系计算,这是狭义的母系(matrilineal)社会 。
有了这样的分析之后,人类学家的共识是:母主社会和母系社会肯定是存在的,虽然不普遍;雌权社会基本可以肯定是不存在的 。
【母系社会存在,母系氏族存在过】
- 母系社会还会出现,母系社会是不是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 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父系社会母系社会有什么特点
- 哪种遗传病是母系遗传 母系遗传病有哪些
- 母系社会维持了多久 母系社会到什么时候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