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无“果”之争( 三 )


回想2020年 , 华为P40从线上抢到线下 , 即便加价也不愁销路 。 一年之后 , P40 4G版、降维版P40 4GE并没有激起多大水花 。 而且4000元附近市场还被荣耀摁在地上摩擦 。 “荣耀在去年冲得很厉害 , 甚至还能同降价的果11一较高低 。 ”
一些声音认为 , 之所以荣耀能迅速崛起 , 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产品质量说话 , 但同时许多人也担忧荣耀是否能延续良好的口碑 。
另一端 , 绿厂的OPPO Find N早前因为破天荒的将价格杀到8000元以下 , 一度吸引了市场目光 , 眼下市场反响依然不乐观 。 一家OPPO品牌店主私下告诉光子星球 , 性价比是从压低其他零部件而来 , 但定位又不是女性群体——她们对性能的要求并不像男性那么敏感 , 反而更在意外观与针对性的功能 。
OPPO Find N还因为稍后发布的华为P50 Pocket引出不小风波 。 余承东当时冷不丁一句话使外界开始对“铰链”产生浓厚兴趣 。

折叠屏,无“果”之争

文章图片
图4/4

“如果你看到任何一家公司的折叠屏合上后没有缝隙 , 那它一定使用了华为的专利 , 因为水滴铰链是华为的独家专利 。 ”铰链只是折叠屏众多高工艺要求中的一个精密件 , 内卷至此大可不必 。
从各家公开披露的情况看 , 华为P50 Pocket也好 , OPPO Find N、小米MIX FOLD也罢 , 铰链使用寿命大多在20万次上下 , 究竟谁才是水滴铰链的首创者并不那么重要 , 反正用到最后迟早是要起褶子的 。
与OPPO走普及路线、小米的“效率办公”路线不同 , 荣耀刚刚发布的新机Magic V主打“实用” 。 赵明两次摔机显然是有意为之——市场担心不耐用 。 而沿用曲面屏的设计也是希望复刻此前机型的成功——在线下市场 , 荣耀的曲面屏几乎没有遇到什么能打的对手 。
真正的挑战并非实用 , 而受国产机的万元定价 。 在这一点上荣米OV , 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
在发布Magic V发布会后 , 赵明的一席话或多或少表明了大厂对于折叠屏的态度 。 他更多希望折叠屏逐渐为主力机建立市场认知 , 并提到指望Magic V短期内产生盈利是不可能的事情 , 但却是冲击高端的一个关节点 , “过了这个坎 , 你做其他事情会感觉到很轻松” 。

经过一年厮杀 , 荣米OV皆尚未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
“4000以下拼产品力 , 6000以上更吃品牌力 , 上万是挑战购买力” , 某品牌经销商认为 , 折叠屏的价值在于重新定义传统手机 。 “许多厂商都把关注度放在大屏 , 而没有注意到实际使用场景中 , 内外屏有完全不同的体验 。 ”
虽然屏幕翻折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 , 但用户还是带着直板的使用习惯 , 因此有必要在外屏上弥补直板锁屏界面缺失的功能 , 例如将消息弹窗、二维码、人脸识别等功能外置 。 确切地说 , 折叠屏是把屏幕的战火烧到了外屏 。
上述人士认为 , 折叠屏只是一个过渡形态 , 某手机品牌也向光子星球透露出类似观点 。
从技术上讲 , 柔性屏有四个阶段 , 从固定曲率柔性屏到可弯曲显示 , 再到如今折叠屏 , 下一个阶段则将是可任意折叠拉升的全柔性显示 。 由于形态不同 , 手机的定位也将发生巨大转变 , 而当前大厂鱼贯而入 , 显然是希望借用潜在换机需求 , 完成品牌高端化 。
一人买 , 三人觊觎 , 十人围观 , 或许没几个人会掏钱购买 , 但肯定会给人一种感觉“这品牌牛逼” 。
不过问题在于 , 国产手机厂商借用折叠屏走向高端还是绕不开三星与苹果 。 在折叠屏领域 , 国内显示屏厂商并未与三星的屏幕技术拉开距离;在价格领域 , 任何一款手机一旦触及6000元便需要面对消费者如下诘问:花相同的钱 , 买苹果划算还是买国产机划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