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对中草药略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 , 中药里有很多以地域为名的品类 , 比如怀山药、滇三七、北柴胡等等 。 但这些冠有地域名字的中药 , 更多是“道地药材”的含义 , 也就是说某味中药以某个地方出产者最佳 。
但同样是有地域名字 , 贝母里有浙贝母和川贝母之分 , 但它们之间的区别 , 就不能简单地以“道地药材”来解释 , 而是有不小的功用差异 , 今天 , 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
“贝母” , 属于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 是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棱砂贝母的鳞茎 。 一般生长在温带高山、高原地带的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里 , 入药者直接生用 。
先说说川贝母:?历代本草家认为 , 川贝母性味苦甘微寒 , 能入肺、心二经 , 主要有清热、化痰、散结等功用 。
1、清热化痰:
川贝母常用于润肺止咳 , 适合各类虚劳咳嗽、肺热燥咳或痰热咳嗽 。 由于它性寒味微苦 , 所以能清肺、泄热、化痰 , 而味甘质润所以又能润肺止咳 , 尤其适宜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 。
- 如果是肺虚劳嗽、阴虚久咳而有痰者 , 常与沙参、麦冬等配伍 。
- 如果是肺热肺燥引起的咳嗽 , 常和知母配伍 , 如二母丸 。
- 如果痰热较甚 , 可与蛇胆汁配伍 , 如蛇胆川贝饮 。
2、清热散结:
川贝母还有一个清热散结的作用 , 常用于瘰疬疮肿及乳痈、肺痈 。 川贝母的清热散结 , 尤其适合热郁痰结 , 如痰火郁结之瘰疬 , 常与玄参、牡蛎等配伍以化痰软坚 , 代表方剂如消瘰丸;
如果是热毒壅结之疮痈、肺痈、乳痈等 , 常与蒲公英 , 鱼腥草等配伍以清热解毒 , 消肿散结 。
我们再说说浙贝母:?它属于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 入药时一般切厚片、或杵碎后使用 , 又叫象贝母 。
本草家认为 , 浙贝母性味苦寒 , 也能入肺、心二经 , 这一点和川贝母差异不大 。
《本草正义》认为 , 浙贝母蓄寒泄降而散结 。 《别录》还认为它可以“止烦、热、渴、出汗” , 认为这些都提示它的泄降除热作用 。
和川贝母的差异在于 , 浙贝母性味苦寒 , 且有辛散之气 。 所以虽然也能除热泄降 , 但还能散郁 。 更适合风热、温热、时气热邪 , 这是由于它“寒能胜热 , 辛能散邪”的性味特点所决定的 。
虽然 , 浙贝母和川贝母同样也有清热化痰、散结等作用 , 表面看上去似乎可以互相替换 。 但实际上 , 在真正掌握了它们的人眼里 , 两者的运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
简而言之 , 那就是浙贝母相比川贝母更苦寒 , 泻热的作用更强 , 尤其兼具辛散 , 散结的能力也明显 。
1、清热化痰:更适合风热、燥热、痰热咳嗽常与桑叶、前胡、瓜蒌、知母等配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