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以其强大的赋值赋能赋智功能对文化发展起到巨大引领、推动和支撑作用 。 大力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 , 持续抢占数字化浪潮先机 , 成为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 必须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 , 推动数字产业规模化发展、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
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 加快完善新媒体环境下文化产品市场 , 鼓励互联网企业进入文化产业 , 支持和培育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新型文化业态品牌企业、科技创新代表企业 , 招引全国知名网络文化企业落户江苏并设立研发中心 。 加快智能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 促进传统文化项目与网络科技融合 , 扩大网络文化产品生产、销售和推广 , 积极抢占文化在第四产业(数字产业、信息产业)和第五产业(象征性消费产业)发展制高点 。 创建媒体融合重点实验室、5G融媒体实验室 , 提升主流媒体集团竞争力 。 促进文化产业链和科技创新链有机衔接 , 加快发展数字文化装备、数字舞台演艺、数字艺术展示、数字出版、数字影视、网络视听、网络游戏等数字经济新业态 。 打造数字景区、数字商场、数字酒店等文化消费示范项目 。
积极搭建载体平台 。 打造“荔枝云”平台、数字出版云平台、“苏心游”江苏省全域旅游数字化平台等综合性网络平台 , 办好中国(南京)文化科技融合交易博览会、南京(国际)动漫创投大会、江苏(南京)版权贸易博览会、江苏印刷业创新发展博览会 , 建设国家数字出版基地 , 集聚文化创新资源要素 , 培育数字经济、在线经济等新增长点 。 支持无锡在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基础上创建国家电影产业创新示范园区 , 突出数字电影拍摄和数字后期制作特色 , 打造全国“数字影都” 。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 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 , 加大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力度 , 确保文化产业在法治轨道运行 。 搭建平等开放的数字产权交易平台 , 出台相关政策保护数字化资产和产权 , 推进优质IP流转和开发 , 激发市场创新创造活力 。 强化政策扶持引导 , 在财税、融资、用地等方面予以适当倾向 , 促进创意设计、数字影视和电竞产业等新业态发展 , 鼓励支持数字文化贸易 , 增加相关产业出口比重 。
推动数字技术与公共文化服务深度融合 , 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 数字技术对于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 。
增强数字化公共文化供给能力 。 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 , 统筹推进数字公共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数字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数字乡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的规划建设 , 实现建管用全过程全方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 打造资源交互共享的数字文化场馆矩阵 。 加大公共文化数字化产品研发供给力度 , 实施数字化文化供给 。
提升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 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华东区域中心 , 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 打造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 。 积极运用5G、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提升文化服务水平 , 加快完善文化数字化服务体系 , 在“云端”“指尖”有效对接供需 , 加强公共文化精准配送平台渠道建设 , 打造数字化云服务闭环 ,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精准性 。
推动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惠民 。 加快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 , 加大数字化阅读内容和服务供给 。 推进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应急广播体系优化升级 , 提升超高清电视节目制播保供水平 。 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 , 深入推进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 , 推进《江苏文库》数字化 。 深化数字社科平台建设 。 以数字技术推进昆曲、锡剧、扬剧、淮剧等地方剧种振兴和保护 , 实施数字戏曲进校园工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