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全自研8K画质芯片,海外收入占比超4成,海信:技术就是“确定性”

(观察者网讯 文/周昊 编辑/关文平)在海信的全球研发中心中随处可以看到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话:市场经济的最终两个主宰是消费者与技术 。 而刚刚在CES 2022上发布全球首个8K激光显示技术方案的海信 , 又继续在显示芯片领域进行尝试 。
1月11日 , 海信在北京正式发布中国首颗全自研8K AI画质芯片 , 这颗芯片将在今年全面覆盖海信、东芝两大品牌在内的多系列显示产品 。
官方提供的资料显示 , 海信此次发布的第五代8K AI画质芯片支持3300万+像素的精确重构;支持26880分区背光控制 , 带来了极致的对比度提升 , 使画面的亮暗部更有层次;在颜色控制方面 , 海信8K AI画质芯片支持48bit色深、7897个颜色点状控制 , 带来精准的色彩提升;同时借助AI场景和对象检测前沿技术 , 可以做到实时自动优化处理 。
首发全自研8K画质芯片,海外收入占比超4成,海信:技术就是“确定性”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海信(下同)
海信芯片负责人余横在接受《观察者网》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 8K芯片所处理的数据流量是4K芯片的四倍 , 在开发时还集成了多年来海信积累的各种画质处理IP , 因此除了通过AI算法为不同场景提供对应的渲染策略外 , 该芯片还可用于监视器及医疗显示行业等 , 海信也是全球极少数拥有自己画质处理芯片解决方案的公司之一 。
能构筑安全的只有技术
显示产业有一个“芯屏器和”的概念 , 指一个完整的显示系统需要上述关键部件的结合才能达成 。 目前 , 中国的显示产业已经解决了“屏”的问题 , 但要想真正实现两条腿走路就必然要面对“芯”的问题 。
尤其是自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以来 , 原材料上涨、芯片短缺、地缘冲突、汇率波动、商品流通受阻等种种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着全球的经济安全 , 中国企业更需要通过技术来构筑自己的护城河 。
首发全自研8K画质芯片,海外收入占比超4成,海信:技术就是“确定性”
文章图片

2021年末 , 海信集团总裁贾少谦就曾对外表态 , 海信要在充满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坚持自身的“确定性” 。 殷鉴不远 , 对于海外收入占比已经超过40%的海信而言 , 技术就是确定性 。
余横坦言 , 从2020年芯片短缺开始 , 海信就充分预计到了市场形势的变化 , 在高端芯片上进行研发投入 , 希望以自主研发的方式来保障企业的供应安全 , 也希望能突破技术壁垒 , 将相关技术应用到基础芯片产品中去 。
首发全自研8K画质芯片,海外收入占比超4成,海信:技术就是“确定性”
文章图片

工业和电子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徐文立认为 , 目前我国在消费电子领域已经做到了全球规模最大 , 但与“最强”相比 , 最大的瓶颈就是“芯片” 。 徐文立以彩电行业举例称 , 国内彩电出货量多年来高居全球市场第一 , 目前国产面板在规模上也做到了全球第一 , 但包括超高清画质芯片等在内的芯片依然需要大量进口 , 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8K电视产品的大规模普及 。
但需要注意的是 , 根据2019年出台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的要求 , 2022年将开展北京冬奥会赛事节目8K制播试验、超高清视频用户数将达到2亿 , 8K超高清视频产业已经进入了市场的开拓期 。
芯片是海信大显示战略的核心底层技术
从全球电视行业来看 , 除了索尼、海信等拥有自己芯片设计团队的厂商外 , 目前在画质芯片领域进行布局的厂商并不多 , 相当一部分品牌依旧采用通用画质芯片的解决方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