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怎么证明我是我?”这道灵魂之问的背后 , 考验的是公共数据的有效打通 。 本周 , 深圳人民银行宣布完成对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的企业征信机构备案 , 正式运行 , 也为这道难题带来了新解 。
按照官方履历 , 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是深圳地方性的征信机构 , 将归集分散在各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之间的企业信用信息和相关经营管理数据 。 截至2022年1月10日 , 已完成对5.42亿条涉企信用数据的归集 , 实现深圳380多万家商事主体全覆盖 。
从某种意义上 , 380多万家商事主体代表了深圳实体经济的基本面 。 那么 , 从来不缺乏金融创新的深圳 , 如何对“政府+市场”的模式推陈出新?深圳商事主体总量最高 , 创业密度全国最大 , 如何达成对实体经济的无缝覆盖?金融科技又能否打通部门林立的天然壁垒 , 最终转化为企业融资的信用信息?作为神经末梢的海量个体工商户 , 又如何才能获得活水滋养?作为先行示范区 , 深圳只有更好解锁这些问题 , 才能为数百万企业的信用融资 , 探索更多的示范经验 。
官方背景如何让“政府+市场”模式走得更远?
官方的背景 , 是该征信服务平台的底气所在 。 按照监管部门的说法 , 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由深圳市中心支行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银保监局等单位联合推动设立 , 由深圳市国资委全资控股的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全额出资 。 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采用“政府+市场”的建设模式 , 坚持实体化和市场化发展方向 , 建设并运维深圳地方征信平台 。
那么 , 作为出资方 , 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又是什么来头?南都采访人员从天眼查看到 , 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由深圳市国资委整合市属国企相关资源、全资设立的市属国资智慧城市科技发展平台及智慧城市产业综合性运营服务商 。
公开资料显示 , 早在2019年8月 , 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揭牌运营 。 按照当时的规划 , 该集团加紧推动智慧国资监管平台和各市属企业“一企一屏”建设 , 积极支撑服务市属企业 , 加强在国资国企私有云、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常态化合作 。
在外界看来 , 征信服务的此番运行 , 标志着深圳已形成央行征信、地方征信、互联网征信等为一体的多元化征信服务体系 。
有效信用信息 , 能否“无死角”覆盖深圳实体经济?
本周披露的一组官方数字 , 颇有看头 。 人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表示 , 截至2022年1月10日 , 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已完成对37个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5.42亿条涉企信用数据的归集 , 实现深圳380多万家商事主体全覆盖 。
人行方面进一步阐释 , 已组织对辖内全部77家银行进行地方征信数据源需求全面调研 , 整理出涉及45个数源单位、286项银行数据需求清单 , 并根据银行普惠金融需求迫切程度 , 进行了优先级排序 。
实际上 , 改善深圳融资环境 , 优化营商环境 , 促进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高效对接 , 一直是深圳的课题 。
那么 , 深圳商事主体呈现哪些新特征?根据深圳市企业注册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 , 深圳商事主体总量达到366.4万户 , 继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 按照常住人口计算 , 相当于深圳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08.6户 , 拥有企业131.5户 。
今年又有哪些新的格局?南都采访人员梳理看到 , 《深圳商事主体登记统计分析报告》显示 , 2021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商事主体258449户 。其中“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超过2.7万户 , 同比增长62.5% , 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低碳”等 , 表明深圳重视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相结合 , 致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也对金融精准赋能提出更高要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