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5亿条信用数据收集完成!深企“信用经济“能否率先破局?( 二 )


“中小微企业长期面临的痛点就是有效的信用信息不足的问题 。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余凌曲分析认为 , 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围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 归集分散在各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之间的企业信用信息和相关经营管理数据 , 不断深化数据归集、加工整理、精准“画像”、授权使用等一体化功能 , 提升企业数据资产价值 , 为企业融资提质增效 。
他预测 , 金融机构可以发挥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在信贷评估、风险预警等环节中的信用价值 , 提升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效率 , 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贷款可得性不高、信用贷款占比偏低等问题 。
而对于覆盖面不足这个行业顽疾 , 新平台能否“无死角”覆盖实体经济?在余凌曲看来 , 380万商事主体 , 应该是全部纳入了 。 下一步的重点 , 他预计是怎么促进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利用这个平台 , 开发批量化小微贷款产品 , 因为“平台需要不断迭代 , 把金融机构需要的数据不断纳入进来 , 无效的数据消息剔除出去 。 ”
金融科技能否打通部门林立的信息壁垒?
科技如何赋能金融 , 打通壁垒 , 成为新的关键词 。 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 , 可以真实反映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数据 , 实际上就在各类政府部门之间 , 但此前这些数据并未联通 , 像烟囱一样相互独立 。
“深圳地方征信服务平台把政府部门掌握的税收、社保、用水、用电等数据集中起来 , 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 , 最终转化为企业融资的信用信息 。 ”有关方面对此解释 , 在科技赋能过程中 , 依托政府大数据资源 , 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应用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 , 定位打造高质量的地方金融基础设施 。
有金融机构向采访人员分析 , 平台一站式汇集政务数据、金融数据和商业数据等大数据资源 , 真正打破了信息孤岛 , 不仅使重点政务数据的接入成为可能 , 也解决了原先由于数据分散在不同机构导致的对接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 。
有何成功实践吗?作为首批测试银行之一 , 微众银行日前对外表示 , 已完成与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的系统直连工作 , 对其产品接口进行了超过1400次的调用 。 该行解释 , 将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的多维数据输入科创贷款产品模型 , 结合银行的其他数据 , 能进一步丰富企业画像 , 有效提升审批效率 。 据悉 , 该行通过获取数据 , 已授信640家企业 , 总授信额度达到6亿元 。
按照不完全统计 , 深圳已有48家测试银行参与 。 参与测试银行已根据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归集的数据资源 , 联合开发定制化产品 , 并嵌入进银行核心系统 , 预期未来可实现全程线上批量放款 。 业内人士预测 , 利用地方征信平台 , 以前只能通过抵押、担保融资的企业 , 利用信用来融资愈发成为可能 。
但是 , 深圳各大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步调并不一致 , 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 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提醒 , 商业银行要加快重点环节的数字化转型 , 借助技术手段和大数据 , 逐步替代抵押品信仰 。 目前一些国有大行做得不错 , 但是中小商业银行还有差距 , 需要看齐 。
大量“神经末梢”如何才能获得活水滋养?
个体工商户是深圳实体经济的神经末梢 。 大数据征信平台 , 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加持效应?
公开数据显示 , 2021年上半年深圳新登记商事主体(含企业及个体户)超过25万户 。 但是 , 从行业分布来看 , 2021年1-6月深圳新登记的商事主体依然主要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 , 住宿和餐饮业 , 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大行业之中 , 批发和零售业的占比最高 , 为45.6% , 超过了十万户 , 成为商事主体的“大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