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分端午自谁言是出自哪 节分端午自谁言下一句( 二 )


少年佳节倍多情 , 老去谁知感慨生 。
不效艾符趋习俗 , 但祈蒲酒话升平 。
鬓丝日日添白头 , 榴锦年年照眼明 。
千载贤愚同瞬息 , 几人湮没几垂名 。
赏析:“艾符”指艾草和驱邪符 , 端午日挂在门上以辟邪 。“蒲酒”即菖蒲酒 , 饮用以养生 , 古人有端午节饮菖蒲酒的习俗 。少年逢节日自然欢愉 , 老了却多感慨 , 不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 , 只想喝一杯菖蒲酒 , 闲聊天下太平 。白发日渐增多 , 石榴花年年应节而开 , 红锦一般耀人眼目 , 不禁感叹千年之中 , 圣贤和蠢人同归黄土 , 有多少人湮没无闻 , 又有几人能名垂青史?


《端 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 万古传闻为屈原 。
堪笑楚江空渺渺 , 不能洗得直臣冤 。
赏析: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 。诗人感叹屈原作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


《端午日礼部宿斋
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唐·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 , 偕老祝千年 。
彩缕同心丽 , 轻裾映体鲜 。
寂寥斋画省 , 款曲擘香笺 。
更想传觞处 , 孙孩遍目前 。
赏析:唐人有端午节赠物的习俗 , 不仅在君臣之间 , 一般社会成员和家人之间也有 。权德舆做官需要值班 , 不能和家人一起过端午 , 家人就送来了衣服(轻裾)和彩结(彩缕)等节日礼物 。


《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灵均死波后 , 是节常浴兰 。
彩缕碧筠粽 , 香粳白玉团 。
逝者良自苦 , 今人反为欢 。
哀哉徇名士 , 没命求所难 。
赏析:“浴兰”指古人端午节“浴兰汤”的习俗 , 用草药煎汤淋浴 。因为粽子用丝线缠裹 , 所以说“彩缕碧筠粽” 。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 , 也称粽子为“角黍” 。唐代开始用糯米代替黍米来制作粽子 , 色泽变白 , 味道香甜 , 所以形容粽子为“香粳白玉团” 。




节分端午自谁言是出自哪 节分端午自谁言下一句

文章插图





《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唐·杨巨源
彩缕纤仍丽 , 凌风卷复开 。
方应五日至 , 应自九天来 。
在笥清光发 , 当轩暑气回 。
遥知及时节 , 刀尺火云催 。
赏析:唐代皇帝在端午日会赏赐大臣衣服、扇子和百索等礼物 , 官员也要向皇帝进奉礼物 , 也以衣服为最常见 。




节分端午自谁言是出自哪 节分端午自谁言下一句

文章插图



《端午日恩赐百索》
唐·窦叔向
仙宫长命缕 , 端午降殊私 。
事盛蛟龙见 , 恩深犬马知 。
馀生倘可续 , 终冀答明时 。
赏析:“百索”又名五彩、长丝、长命缕 , 是用五色丝线编织而成 , 据说可以增寿续命 。端午节系百索是古人驱邪避灾的重要习俗 。这首诗将皇宫比作“仙宫” , 将自己比作“犬马” , 来表明自己在端午节被皇帝恩赐而感激的心情 。


《五 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 , 截竹竞萦丝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