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聆雨子】
1月14日 , 《黑客帝国4:矩阵重启》在内地公映 。 面对它 , 大家情绪复杂 。
一方面 , 一个系列横跨二十年 , 依旧能聚拢、唤醒、收割众人的记忆与情怀 , 本身就是奇迹 。
另一方面 , 这第四部早在北美上线时就风评恶劣 , 当前豆瓣评分依旧不及格 , 口碑远低于此前三部 。
文章图片
《黑客帝国4:矩阵重启》豆瓣得分5.7 , 口碑与前三部相差甚远
“黑客帝国”是什么?是个全球闻名的大IP 。
无独有偶 , 之前也进入中国内地的《007:无暇赴死》 , 一度成为疫情严冬后 , 好莱坞第二部全球票房破7亿美元大关的作品——又一个“大IP” 。
“第二部破7亿” , 那第一部是谁呢?《速度与激情9》——还是一个“大IP” 。 这俩的豆瓣评分是多少呢?一个6.7 , 一个5.2 , 也都不咋地 。
它们的持久成功说明什么?说明大IP有多么重要、多么富于力量 。 它们的疲态尽显说明什么?说明大IP也不能躺赢 , 怎样延续其力量 , 属于世界性难题 。
中国的IP为何常做不好、做不久?
【聆雨子:《黑客帝国》又来了,我们自己的大IP在哪里?】IP , 英文全称为Intellectual property , 即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和版权) 。
IP可以来自一部文学作品、一出舞台艺术、一本漫画、一个民间传说 , 来自各种各样可以安放故事基壤和故事雏形的兄弟媒介 , 当它们被摘取出来、形成了版权、再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作品 , 那就叫“IP影视”了 。
在IP影视这庞大的范畴内 , 各色佼佼者不难信手拈来:哈利波特、侏罗纪公园、星球大战、银河护卫队、加勒比海盗、暮光之城、权力的游戏……
甚至 , 当许许多多的“子IP”光芒闪耀后 , 还可以二次联袂、集体登场、聚合为更加辉煌的“母IP”或“IP矩阵”——君不见 , 钢铁侠、蜘蛛侠、美国队长都是重磅IP , 他们组成的“复仇者联盟” , 更是超级IP 。
为啥影视业那么偏爱IP?
对观众而言 , IP意味着降低选择难度和成本;对制作方而言 , IP意味着降低投资风险 , 提前筛选和聚拢起最核心的用户 。
所以 , 对IP的使用 , 已构成当前全世界影视业内容来源的重要支点 , 其所提供的产值 , 已经完全不亚于编剧原创 。
那么 , 咱们这儿呢?
从属于大众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小说、游戏、漫画 , 在互联网消费和泛娱乐化的联姻下 , 促成了IP影视的萌生与繁荣 , 也就难免会带上互联网性格、流行文化性格和泛娱乐化性格里那些相对负面的东西:鱼龙混杂、照猫画虎、挂羊头卖狗肉……
第一个有意识在电影领域做IP的 , 貌似是郭敬明的《小时代》 , 无论商业上收益多好 , 那个系列的口碑与风评 , 众所周知 。
文章图片
这使得国产IP在各个起源路径上都显得先天不足 , 让后来者看着 , 总会有种急功近利的有罪推定 。
粗粗一列 , 《盗墓笔记》系列、《鬼吹灯》系列、《甄嬛传》、《琅琊榜》、《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些年的国产优质IP , 几乎也都是有小说有网游有电影有剧集的立体矩阵 , 好像也能撑起“百花齐放”的描述 。 可一旦细抠质量 , 问题立即暴露:
比如 , 来源过度集中于网络小说 , 类型过度集中于言情、玄幻和盗墓 , 圈层属性明显、用户断层严重 , 而且还总是一条道走到黑——年底开播一度位列全网热搜榜首的《斛珠夫人》深陷滚滚差评 , 要知道它的母本“九州”系列玄幻 , 始终是近年里最被国产影视偏爱的IP选题 , 迄今已有五部改编剧问世 , 当然了 , 之前四部 , 也一样被骂得很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