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住宅的整洁精髓,全在这2平的“内外分离”设计里,经典实用( 二 )



下沉式玄关很多人都了解过 , 是日式住宅比较经典的玄关设计 , 其实在韩国也比较常见 。
将玄关下沉 , 其根本目的在于设置一个内外临界的“台阶” 。 “阶”之外 , 铺设瓷砖 , 即便雨天或者鞋子脏了 , 也很好清洁 。 在下沉区更换鞋后 , 进入“阶”之内 , 也就是室内 , 就不会将泥泞和灰尘带入生活区 。

巧妙的是 , 在日式住宅中 , 下沉区不仅要承担污渍 , 更要承担“身外之物” , 如外衣、雨伞、雨鞋、行李箱、孩子的自行车、足球等等物品存放 。
而普通玄关根本无法满足要求 , 设计师在传统日式住宅生活区外专门用于收纳农忙工具的土间获得灵感 , 因此成为现代人的“外物储物间” 。
将其和下沉式玄关结合 , 成为现代日式住宅比较经典的内外分离布局 。

内外分离主要起到的是外物收纳的功能 , 同时 , 下沉式玄关也承担着暂时会客区需求 。 有客人来访 , 一般主人会在台阶上与客人进行短暂的交流 , 而后引入室内 。

同时 , 内外分离的台阶更是提醒来客 , 越过此处 , 便是登门入室 , 请脱鞋!
(PS:其实我们传统文化里 , 也有入室脱履的礼仪 , 特别是在面见君王时 。 春秋时期 , 还有“人臣不脱履上堂”被问罪的故事 。 到今天 , 上门作客 , 仍要脱鞋以示尊重 , 主人说不必拖鞋 , 则是客气)
内外分离的设计和收纳了解了什么是内外分离 , 以及内外分离对室内整洁的影响 , 那么内外分离又如何设计和收纳呢?
一般来说 , 日式住宅本身就会将内外分离考虑其中 , 并且根据户型进行灵活调节 , 空间可大可小 , 设计也比较实用 。
1、封闭式土间/储物间样式
一般小户型或者小玄关的户型 , 土间和下沉区都很小 , 不过仍旧会做一个小小的储物间进行外穿鞋子收纳 , 同时会用布帘做隔断 。 这样即便来客人 , 也不会看到内部的凌乱 。

土间空间虽小 , 可收纳量却不容小觑 , 设计师一般会将其垂直空间进行充分利用 , 通过层叠的隔板 , 来增加储物量 。

如果空间比较充足 , 还会安装隐形门 , 进行封闭式储物 。 而且除了收纳外穿鞋子和衣物 , 土间还承担家里的杂物间使用 。

比如会设计行李箱收纳区、羽毛球等户外运动收纳区、自行车、婴儿车以及买菜车等放置区等等 。

甚至有日本主妇统计 , 一个正常大小的土间 , 可以收纳家里60—100双鞋子 , 和几十样大大小小的杂物 , 及多个小朋友自行车 。
试想这些物品如果放入室内 , 会是多么大的收纳压力呢?

更重要的是 , 户外物品进行内外分离 , 收纳在土间后 , 就避免进入真正生活区的情况 , 也就大大减少了室内的灰尘和污染 。 这也是日式住宅能时常保持干净整洁的原因之一 。
2、开放式土间
一般来说 , 大多数土间都是进行封闭式收纳的 , 这是为了降低进门的视觉凌乱感 , 也会给客人非常整洁的入户形象 。
然而 , 一些户型并不能做储物间样式 , 只能利用玄关进行纵向或者横向收纳 , 也就是开放式土间 。

比如这种过道式玄关 , 即便有下沉区 , 也只借助一侧墙面进行收纳 , 无法做封闭式 。 为了相对整洁 , 日本主妇会将杂物存放在收纳盒中 。

而玄关若是横向开拓的 , 也可以利用墙面空间做内外分离 , 同时 , 一些人家还会利用台阶 , 做室内和室外的双向收纳 。
下沉区是户外用品 , 木地板区则是较为干净的室内储物 , 如第二天出门要穿的外衣、包包、或者次净衣收纳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