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加急有多快 少不了两天时间
八百里加急,这是在古装电视剧中经常闻声的一个词语,要是像这样的速率,那不是一睁眼一闭眼的功夫就到了吗?来看看八百里加急有多快:
在众多的历史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地方督抚或是边疆将领遇有紧要军情都市飞马转达文书,文书中往往会写道:“紧要军情,六百里加急,或是八百里加急。”驿站的驿兵在接到这种文书后必须立刻骑马启程,飞速将文书送往下一个驿站,在文书未达目的地之前中途不得延误,而延误的刑罚自唐代以来就是“斩立决”。
那么这“八百里加急”事实是有多快?和现在用汽车运送的快递比起来相差若干呢?古时刻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样平常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转达的公牍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划定要求天天300里,如遇紧要情形,可天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转达紧要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死命跑。“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来示意情形紧要水平。
在种种驿里服役的人,一样平常叫做“驿丁”、“驿夫”、“驿卒”、“驿隶”。从名称来看,他们的身份对照低下。陆路上的驿丁,也同样受到煎熬。他们在烈日之下,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在滂沱大雨之中,都毫无破例地要身背文书袋,急遽飞跃在驿路上。有人问:“执行八百里加急这样的主要义务,被敌人或强盗半道劫去了怎么办?”唐律划定若是延迟的是紧要军事文书,则罪加三等。因书信延误而遭致战事失败则判处绞刑。由此看来符号着“六百里加急”或“八百里加急”的文书确实是性命忧关,也无怪于驿丁把马跑死也要准时递送。
【八百里加急有多快 少不了两天时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喜食荔枝,玄宗就让驿站用八百里加急递送长安,到长安时荔枝上的水还没干,可见那时驿传之快,安史之乱安禄山在范阳起兵,玄宗在临潼华清池,两地相隔三千里,六日内玄宗就获得了新闻,这就是日行五百里。唐代的—尺合现在 0.303m,一里合 454.2m,就是用现在的眼光看来,八百里加急快得不能再快,也要两天时间。看起来和现在的快递差了一点儿,可在那时已经是飞速了,由于 得出“八百里加急”驿传一天最多就是跑五百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