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区孟轲乡政府驻地孟轲村
中华母亲节是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提议的、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感念母爱而应设立的节日,但未正式法定的“节日”,一般倡议把孟母生孟子的农历四月初二定为“中华母亲节” 。

文章插图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孟轲乡政府驻地孟轲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村,人口近万人,现分为:孟轲集、西孟轲、中孟轲、皮拐、田拐五个行政村 。此村历史悠久,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三千多年 。为何以孟子的姓名命村名,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载:“(孟轲村)原名古干城,相传战国时孟子曾讲学于此,改名孟轲” 。

文章插图
商代的“干国”
在我国商代,今孟轲村,包括胡干成、杨干城、东干城等村域在内的广大地区为商王的邦国“干国”,其中孟轲村为干国的都邑 。对于“干国”,在甲骨卜辞中,多处可见 。例如:
丁酉卜:王令捍祟方 。《合集》
壬午卜:见弗获?征捍 。《后》
壬午贞:捍弗灾悖? 《屯南》
庚戌卜,王贞:弓弓其获?征捍,在东 。一月 。《合集》
贞:勿乎冓见捍?《存》
甲骨卜辞中的有些商代邦国地名,前辈学者已做了详尽考证 。对“捍”字的考释,学者们一致认为:“捍”字就是商王朝时干国“干”字的异体 。它有两种涵义:一为邦国、氏族名称,即“干国”、“干族”;二是指一个具体的地名,即后世文献提到的“干地”“干城” 。
殷商时期的手工业者,习惯上以自己从事的职业为族名,形成父子相承的手工业家族 。如陶氏为烧制陶器的工族;施氏为制造旌旗的工族;繁氏为制马缨的工族;樊氏为篱笆工等 。
干,盾牌 。古代作战时用以防护自身抵御兵刃的武器 。《书·牧誓》载:“称尔戈,比尔干 。”《方言·九》:“盾,自关而东或谓之干 。”干城,盾牌和城墙 。比喻捍卫国家的将士 。干城一词始见于《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孔颖达疏:“言以武夫自固,为捍蔽如盾,为防守如城然 。”汉人蔡邕著《蔡中郎集·荐皇甫规》云:“论其武劳,则汉室之干城;……”综合看来,干族应是制造兵器盾牌和擅长筑城的工族 。
1958年杨干城村民开挖沟渠时,曾挖出锻造兵器作坊遗址 。据《濮阳市志》载:“遗址东起天心庙,西连杨拐,南邻吕家拐,北至土地庙 。南北长60米,东西宽40米,面积240平方米 。……属东周时期兵器作坊” 。上世纪80年代,文物工作者在孟轲集、杨干城均发现有商代文化遗存,说明此地为商代的古干国是可信的 。
“干邑”“发干”“干城”
春秋战国时期,此地为卫国的“干邑” 。《诗经·邶风·泉水》有“出宿于干,饮饯于言”之句 。诗中提到“宿”、“干”、“言”三个地名,是作者设想回归卫国后游玩的三个城邑 。据张孟祥先生考证“宿:一说住居;一说卫国邑名,今濮阳华龙区戚城遗址” 。“干:卫国邑名,即干城,今濮阳华龙区孟轲集 。言:卫国邑名,今濮阳市清丰县城北十里聂城是也” 。
西汉时期,今孟轲村的名称为发干,曾先后为发干县、发干侯国治所 。据《汉书·地理志》载,秦王嬴政五年(公元前242年),秦取魏地置东郡 。东郡辖濮阳、观、聊城、顿丘、发干等22县 。其中,发干县的治所发干城就在今孟轲村 。另据《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卫青抗击匈奴有功,汉武帝“封青子伉为宜春(地望无考)侯,子不疑为阴安(治所在今清丰县古城村)侯,子登为发干侯” 。故发干县治所发干城,成了发干侯卫登的侯国城 。
- 武夷山在哪里?武夷山在什么地方?
- 夫妻吵架是家里风水不好吗 夫妻经常吵架是不是家里风水不好
- 龙船的意思 龙船花风水作用
- 风水上拆墙的说法 旧房拆下的杉木风水
- 风水骑线怎么处理 掌观线风水
- 贵州兴义风水龙脉 贵州 龙脉
- 风水断龙脉 风水中的龙脉断怎样看的
- 热风再循环 暖风水循环一直在吗
- 呼市旅游必去的地方景点大全有哪些?
- 花果山在哪里?花果山在什么地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