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从神童到天才,他经历了什么?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从神童到天才,他经历了什么?
文章图片

爱因斯坦(A1bert.Einstein , 1879.3.14一l955.4.18年)是德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生于德国乌尔珊市一个犹太人家庭 , 父亲是经营电器的小业主 。 出生不久 , 全家就迁往慕尼黑 , 爱因斯坦在那里接受了小学和中学教育 。
有关爱因斯坦童年的记载不多 , 但他显然称不上是个神童 。 据说他幼年时智力发展迟缓 , 在小学阶段成绩不算突出 , 加之天性孤僻 , 不大为老师和同学们所喜欢 。 进入中学后 , 他的不合群的性格 , 使他很难适应学校的生活 。 德国的学校素以严格的教育而闻名 , 更由于军国主义的传统 , 崇尚纪律、命令和服从 , 然而爱因斯坦从小就极端厌恶一切强制 , 喜欢自由自在 。 他后来回忆说:“初级学校里的老师对我来说像是陆军中士;而大学预科的老师则跟一群中尉一样 。 ”在学习方面 , 他喜欢理解和思考 , 不愿意背诵 , 所以需要死记硬背的文史科目成绩平平 , 唯独数学是他偏爱的科目 , 成绩优异 。 晚年他曾回忆自己12岁第一次接触到平面几何时的惊奇心情:“这是在一个学年开始时 , 当我得到一本关于欧几里得平面几何的小书日寸所经历的 。 这本书里有许多断言 , 比如 , 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 , 它们本身虽然并不是显而易见的 , 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证明 , 以致任何怀疑似乎都不可能 。 这种明晰性和可靠性给我造成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印象 。 ……对于第一次经验到它的人来说 , 在纯粹思维中竞能达到如此可靠而又纯粹的程度 , ……是足够令人惊讶的了 。 ”
标题爱因斯坦和他的妹妹玛姬(摄于1886年)
【爱因斯坦:从神童到天才,他经历了什么?】爱因斯坦:从神童到天才,他经历了什么?
文章图片

中学时代爱因斯坦最为与众不同之处 , 是他在学习上热衷于自学 , 并在这方面表现出非凡的能力 。 前面提到那本“几何小书” , 是一位到他家作客的叫塔尔梅(Talmey)的大学生介绍给他的 , 他只用几个月就自学完了这本书 。 后来他又自学了塔尔梅介绍给他高等数学著作 , 而且学得津津有味 。 晚年他回忆说:“在12—16岁的时候 , 我熟悉了基础数学 , 包括微积分原理 。 这时 , 我幸运地接触到一些书 , 它们在逻辑严密性方面并不太严格 , 但是能够简单明了地突出基本思想 。 总的来说 , 这个学习确实是令人神往的;它给我的印象之深并不亚于初等几何 , 好几次达到了顶点——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 无穷级数 , 微分和积分概念 。 ”与此同时 , 他还自学了一部介绍当时物理科学发展情况的通俗著作 , 这部书使爱因斯坦对理论物理问题产生了兴趣 。 特别令人惊异的是 , 当他13岁的时候 , 还自学了康德的名著《纯粹理性批判》 , 塔尔梅后来回忆说:“康德的著作 , 一般人都难以理解 , 而对于他似乎却是十分明白的 。 在他读完《纯粹理性批判》和其他哲学家著作之后 , 康德成了阿尔伯特最喜爱的哲学家 。 ”
1894年 , 爱因斯坦的父亲因经营失败把家迁到意大利的米兰重新开业 , 他把爱因斯坦留下 , 希望他能完成中学学业 。 但不久爱因斯坦就感到实在无法再忍受学校苛刻的纪律和举目无亲的生活 , 他以“神经衰弱”为由要求退学 , 随即前往米兰与父母团聚 。 对于在德国的中学生活 , 爱因斯坦几乎终生都是把它作为痛苦的经历来回忆 。
在米兰渡过的一年 , 是爱因斯坦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 再也没有哪所学校来束缚他 。 他出入博物馆、教堂、音乐会 , 并继续他喜爱的数理科目的自学 。 然而这种惬意的生活他没有享受多久 , 由于父亲经营再度失败 , 他必须独立谋生 。 1895年爱因斯坦只身到瑞士苏黎世投考联邦工业大学 。 由于他所受的教育残缺不全 , 又不善背诵 , 入学成绩不佳 , 结果未被录取 。 幸亏好心的校长欣赏他的数学才能 , 推荐他到阿劳州立中学去补习一年 , 这样 , 第二年就可以免试进入联邦工大 。 就在补习期间 , 年仅16岁的爱因斯坦想到了一个“追光”假想实验 , 这实际上是狭义相对论思想的萌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