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从神童到天才,他经历了什么?( 二 )


爱因斯坦:从神童到天才,他经历了什么?
文章图片

1896年爱因斯坦进入联邦工大师范系学习 。 与德国的学校不同 , 这里的教学风格宽松自由 , 4个学年中总共只考两次试 , 除此而外 , “人们差不多可以做他们愿意做的任何事情” 。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 , 一向自由惯了的爱因斯坦 , 仍然感到难以适应正规的学习生活 。 不久他就找到了一种奇特的学习方式:只去听那些他感兴趣的科目 , “刷掉”他所不喜欢的课程;而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自学当时一些理论物理大师们的著作 。 然而这种学习方式无法应付考试 , 幸亏他的同班好友格罗斯曼(Grossmann)借给他听课笔记 , 帮助他渡过了难关 。 老师们自然都不喜欢这么一个自由散漫的学生 , 他的老师、著名的数学家闵可夫斯基后来得知爱因斯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时对别人说:“这使我大吃一惊 , 因为爱因斯坦在学生时代是条懒狗 , 他一点也不为数学操心 。 ”其实爱因斯坦是一个勤奋的学生 。 只是表现方式与其他学生不同 。 从近年才发现的爱因斯坦在1898—1902年间写给他的未婚妻玛丽琦(Marity)的42封信中我们得知 , 在大学期间 , 他除了自学之外 , 还曾付出了艰巨的劳动研究当时热门的以太理论 , 研究虽然没有结果 , 但无疑为他几年后创立狭义相对论奠定了基础 。
l900年爱因斯坦从联邦工大毕业 , 同班4人 , 3人留下当助教 , 只有他由于教授们的反对未能留校 , 毕业即告失业 。 接下来是一段辛酸的岁月 , 为了谋生 , 他当过家庭教师、临时计算工、中学代课老师等 , 辗转于苏黎世、夏夫豪森和伯尔尼等地 。 还是挚友格罗斯曼伸出了救援之手 , 1902年 , 他通过自己父亲的关系 , 推荐爱因斯坦进入设在伯尔尼的瑞士专利局 , 任试用三级技术员 。 工薪虽然微薄 , 却使爱因斯坦得以结束流浪生活 。 在逆境中.爱因斯坦保持着对科学的热烈追求 。 就在这一年 , 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 , 还与两个志同道合的穷学生组织了一个读书小组.阅读历代伟大哲学家、数学家的名著 , 并进行热烈的讨论 。 他们戏称自己的小组为“奥林比亚科学院” 。 后来爱因斯坦多次谈到 , 在他创立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过程中 , 曾经从他们读过的休漠和马赫的哲学著作中得到了重要启示 。
爱因斯坦:从神童到天才,他经历了什么?
文章图片

1905年 , 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在这一年德国的《物理杂志》上连续发表了三篇后来公认都应获得诺贝尔奖的论文.内容分别为布朗运动理论、光量子理论和狭义相对论 。 第一篇为分子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 三年后他的理论为实验所证实 , 使原子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 后两篇更重要 , 它们引发了物理学的一项深刻的革命 , 并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量子论和相对论的奠基性文献 。 这一年 , 他还以一篇关于测定分子大小的论文 , 获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 。
随着狭义相对论的意义逐渐为物理学界所认识 , 爱因斯坦名声鹊起 。 l909年他离开专利局应聘担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 后来又相继担任布拉格德国大学和他的母校瑞士联邦工大的理论物理学教授 。 l913年 , 由于普朗克(M.Planck , 1858—1947)等著名德国科学家的力荐 , 爱因斯坦被聘为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 , 次年10月他迁居柏林正式上任 。 此后他在德国工作了18年 , 直到1932年因纳粹的迫害才被迫离开 。
从1907年起 , 爱因斯坦转入广义相对论的研究 , 并很快确立了“广义相对性原理”和“等效原理” , 但在数学上碰到的困难使他多年徘徊进展不大 。 1912年 , 他请已在联邦工大任数学教授的格罗斯曼帮忙 , 后者查阅了文献 , 发现他所要寻找的数学工具就是黎曼几何和张量分析 。 他们二人合作于l913年发表了广义相对论的第一篇论文 , 但是未能找到正确的场方程 。 经过艰苦的努力 , 爱因斯坦终于在l915年独自完成了广义相对论 。 1919年英国天文学家通过日全蚀观测证实了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光线掠过太阳时所发生的偏折 , 全世界为之轰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