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嫦娥四号的“述职报告”

■由于月球没有保护层 , 很多空间粒子会对月表的航天器产生影响 。 为了保证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月球车的工作不受影响 , 在设计之初 , 它就增强了抗辐照性能
■月球表面的温度在160摄氏度和零下180摄氏度之间 , 昼夜温差达到300多摄氏度 。 工作人员对航天器设计了午休和月夜休眠两种休息模式 , 让嫦娥四号探测器更好适应月球的温度
15日 , 嫦娥四号探测器已经进入月夜休眠 , 各系统状态良好 。 2019年1月3日 , 嫦娥四号探测器降落在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 , 开启了探月之旅 。 到今天 , 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背工作时间已超过了3年 , 其中 , 玉兔二号月球车也已经在月背行驶了上千米 , 可以说是超期服役 。
多项设计延寿命
实现超期服役
在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之前 , 设计师给予玉兔二号的设计寿命为3个月 , 然而自从2019年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以来 , 这只兔子已经工作了3年之久 , 远超出设计寿命 。 这么长时间 , 它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 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国航天器上使用的元器件产品都是优中选优 , 并且要将产品的性能设定为最高标准 。
嫦娥四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主任设计师付强介绍 , 在设计之初 , 对各个部件的选用都有很高的可靠性的一个要求 , 有一个较高的寿命和可靠性的一个保证 。
由于月球表面的温度在160摄氏度和零下180摄氏度之间 , 昼夜温差达到300多摄氏度 。 为此 , 工作人员对航天器设计了午休和月夜休眠两种休息模式 , 让嫦娥四号探测器更好适应月球的温度 。
付强说 , 经过了38个月昼的考验 , 我们的这一套工作程序流程的设计都是很合理的 。
此外 , 由于月球没有保护层 , 很多空间粒子会对月表的航天器产生影响 。 为了保证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月球车的工作不受影响 , 在设计之初 , 它就增强了抗辐照性能 。 得益于这些保护 , 不仅可以延长航天器的使用寿命 , 同时对于采集数据的精准度也提供了保障 。 目前 , 玉兔二号月球车已经行驶超过1000米 ,每个月昼平均行进40米左右 , 它也是目前在月球背面工作时间最长的航天器 。 未来 , 玉兔二号将继续朝着陆点西北方向行进 。
月球“神秘小屋”
究竟为何物?
前一段时间 , 月球上发现“神秘小屋” , 一度成为网络热点 。 那这个“神秘小屋”究竟是什么呢?
月球“神秘小屋”是由玉兔二号月球车在第36个月昼拍摄到的 。 图片中可以看到 , 在月表地平线的位置 , 有一个类似房子形状的物体 。
嫦娥四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主任设计师高兴烨介绍 , 之所以在之前看起来像一个小房子 , 是因为拍摄的距离和角度造成的 , 石块是位于一个坡的顶部 , 咱们的嫦娥四号月球车是在坡的底部 , 所以说它是从下边往上看 , 正好咱们看到石块是在地平线上 , 当时角度来看(像)是一个矩形的 , 看起来像一个小房子 。
【来看嫦娥四号的“述职报告”】其实 , “神秘小屋”的产生跟我们平时眼睛看东西 , 近大远小的原理类似 。 在受到光线、背景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下 , 就会产生视觉上的错觉 。 在第38个月昼 , 玉兔二号月球车行进到了距离“小房子”10米左右的位置 , 拍到了小屋的真实面貌 。
高兴烨说 , 第38个月昼我们走近了看 , 这个不是一个小房子 , 实际上是一个石块 。 我们发现石块的宽度大概是20厘米 , 高度大概是10厘米 , 背后有一个比较大的撞击坑 , 这个撞击坑的直径大概是22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