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知否第十八期 | 文旅过大年( 二 )

山西——点旺火

山西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 , 每逢除夕、春节晚上 , 各家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 , 名曰旺火 , 以图吉利 , 祝贺全年兴旺之意 。 里面放柴 , 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 , 等午夜12点 , 鞭炮齐鸣之时 , 将旺火点燃 。 点燃后 , 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 , 状若浮图 , 既御寒 , 又壮观 。


陕西——打醋炭

打醋炭 , 是陕西一种独特的春节习俗 , 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 , 再浇上醋 。 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 , 意为驱邪 , 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 。 传说代天封神的姜子牙 , 封神时忘了自己 , 只好做醋炭神 , 但诸神敬畏 , 在未打醋炭前皆站立 。 打了醋炭后姜子牙光临 , 诸神才敢落座受供奉 。

河南——骂社火

这是河南三门峡的民间传统奇俗 , 其中以灵宝市阳平镇的骂社火最为典型 , 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骂社火活动包括对骂和社火表演 , 时间从每年的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 , 场面热闹非凡 。 这项习俗中的“骂”很有意思 , 它包含了对自身的激励和对新年新气象的期待 。 骂战一般以村为单位 , 大家挑选好嘴皮子厉害的村民组成骂阵 , 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到别家村子去挑骂 , 隔天对方再派骂阵回骂 , 规矩是骂虚不骂实 。 期间助兴的社火表演也很精彩 。

黑吉辽——吃冻梨、包粘豆包

由于东北天气寒冷 , 一些水果冻过之后 , 就另有一番滋味 。 最常见的是冻梨和冻柿子 。 据了解 , 最纯正的是冻秋梨 , 秋梨刚摘下来时又酸又涩 , 于是人们将梨直接放在树下 , 盖上一层树叶 , 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 , 果汁充足 。

在东北 , 进入腊月 , 家家还要包粘豆包 , 这是北方人最喜欢吃的主食之一 。 黑土地盛产黄米 , 将黄米淘好 , 碾压成粉 , 过筛后调成面 , 在热炕头温发适度 , 然后包进烀熟的红小豆豆馅 , 一个豆包就包成了 。

江苏——秦淮灯会、走大局

秦淮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 , 又称金陵灯会、夫子庙灯会 , 主要集中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 , 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老南京有句俗话:“过年不到夫子庙观灯 , 等于没有过年;到夫子庙不买盏灯 , 等于没过好年” 。

新年吃橘子又被扬州人喻为“走大局” 。 在扬州话里 , 运气叫做“局气” , 走运叫做“走局” , 橘子的“橘”和局气的“局”谐音 , 所以赠人橘子 , 就含有把好的运气带给他人的美好寓意 。

浙江——做米饼、抲年鬼

在永嘉楠溪江中下游一带 , 在刚结婚的第一个春节 , 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 , 要做米饼 , 俗叫“送上门饼” 。 用白米磨粉炊熟 , 放在石臼里捣腻 , 然后放在模具内 , 印成圆而扁的米饼 , 正面有图案 。 数量要做一担 , 约50双到100双 。

旧时浙江东阳一带 , “抲年鬼”从腊月初一开始 , 到十五结束 。 因为 , 这时候旧岁将要辞去 , 新年就要到来 , 为了千家万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过新年 , 因此要把一切人间之鬼抲除干净 , 以免祸患滋生 。

湖北—— 喝鸡汤、龙灯会

鸡汤象征着“清泰平安” , 湖北人新年第一餐要喝鸡汤 , 能给家人带来好运与祝福 。 分食鸡肉也很有讲究 , 当家做主的人要吃鸡骨头 , 表示“出人头地”;主要劳动力则吃鸡爪 , 表示“新年抓财”;被寄予厚望的年轻人吃鸡翅 , 寓意着“展翅高飞” 。

龙灯会是孝感元宵节的重头戏 , 从初八开始扎龙 , 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平台等样式 。 正月十五男女老幼同游同乐 , 唱各种彩词 。 例如“老者添寿、少者安宁、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谷丰登、鹿鹤同春、七星转斗、八仙临门、久久富贵、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语 。

四川——杀年猪、逛灯会

在四川 , 每年有杀猪节 , 杀年猪、腌香肠、腊肉 , 迎新年 。 每年农历的冬月(农11月) , 就到了杀猪的高峰期 , 不单农村到处肥猪悲声嘶叫 , 城里也常见到又白又胖的大肥猪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