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为什么美国大兵可以做到顿顿有肉!( 二 )
- 第一 , 国内的食品管制!
美国的伙食这么好首先要归功当时对国内食品的管制 。
第2次世界大战美国参战之后 , 第一时间采取的措施就是对国内采取了食品限量供应 , 以保证将农业收成优先供给海外士兵 。
到1942年1月30号 , 美国出台了《紧急价格控制法》 , 授予价格管理办公室权限 , 以设定价格限制 , 以及对食品和其他商品进行定量配给 。
到了春天 , 如果没有政府发行的食品券 , 美国人将无法购买糖!
同时 , 政府对肉 , 罐头 , 饼干 , 鱼 , 奶制品等都限量销售 , 并且要求家庭提前做好计划准备饭菜 , 省得饿肚子 。
- 第二 , 美国国内远离战争 , 物资的生产可以免于战火的破坏!
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 , 几乎所有的主要参战国的生产生活都遭到了巨大破坏 。 比如 , 德国自从1942年开始就面临了盟军的战略大轰炸 , 整个二战期间盟军炸毁了大部分德国城市 , 瘫痪了90%以上的公路 。
还有苏联 , 这个国家最精华的部分变成了战场 , 德军进攻时这里被炸一遍 , 苏军进攻时这里又被炸了一遍 , 到处一片废墟 , 产不了什么东西 , 产出了也会被对手想办法破坏掉 。
英国本土即使在和平时期也至少有1/3的物资需要从海外进口 , 二战全面爆发之后 , 大西洋航线岌岌可危 , 英国人只能保证基本的生存需求 , 吃肉只能靠想 。
所以 , 美国相对于其他主要参战国在地理上的优势 , 保证了国内没有遭到破坏 , 有了供应物资的条件 。
- 第三 , 强大的工业能力!
美国是当时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 这不仅体现在武器的生产上 , 食品生产也是如此 。
不同于大后方 , 军队的口粮除了必须提供足够的热量之外 , 还要便于储藏、运输、廉价、开袋即食等特点 , 正是因为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才能把这一切实现 。
因为 , 最初美国的单兵口粮是明尼苏达大学的凯斯教授从超市中选购的一些廉价高热量食物的组合 。
最著名的就是午餐肉了 , 这种食品原料通常是猪肉和牛肉 , 然后加入一定的淀粉、盐和食品添加剂 。 再经过灌装、杀菌、冷却、清洗、烘培等 , 最终变成便于运输储藏的食品 。
尤其在炎热的太平洋战场上 , 午餐肉成了重要的战略物资 。 因为它不容易变质且富含热量 , 这让士兵可以保持充足的体力持续作战 。 可以说后勤上的差距 , 让日本在和美军作战的时候就已经具有绝对的劣势了 。 所以 , 截止到二战结束 , 美国采购了几十亿罐午餐肉 。
但不要忘了 , 没有强大的食品工业 , 午餐肉就不会出现!
- 第四 , 强大的后勤运输能力 。
就算是大后方堆满了食品 , 没有能力运到前线也对士兵毫无作用 。
美军拥有当时全球最强大的后勤运输部队 。 为了保证物资的运输 , 美国人生产了著名的自由轮 。 在当时 , 每艘自由轮可搭载1万吨货物 , 一艘自由轮可以装34万份单兵口粮 。
在二战期间 , 美国一共建造了2751艘自由轮 , 这些轮船可以一次性将9.35亿份单品口粮运到大西洋的另一头 , 多么可怕的运力!
所以 , 在二战的时候美军不仅顿顿有肉 , 战场上的士兵甚至还能收到家乡亲人寄过来的生日蛋糕!
有了以上几点优势 , 当其他国家军队饿肚子的时候 , 美国大兵顿顿有肉也就不奇怪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