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也“内卷”?奥密克戎“隐身变体”渐成主流
【病毒也“内卷”?奥密克戎“隐身变体”渐成主流】日前 , 以色列多家媒体报道称 , 该国至少发现20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BA.2变体的感染者 , 该变体相比奥密克戎原始毒株突变数量更多 , 引起了部分专家的担忧 。 无独有偶 , 近日 , 多个跟踪新冠病毒进化情况的研究人员在社交媒体警告 , 奥密克戎毒株BA.2变体正在多个国家出现 , 甚至开始逐步替代更早出现的BA.1变体 。 这种“内卷”显示 , BA.2变体可能具有更强的传染性 。
根据各国上传到GISAID平台的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 , 12月中旬前 , BA.2变体还非常罕见 , 但此后数量迅速上升 。 在丹麦 , 从12月30日至1月2日 , BA.2变体占该国上传新冠病毒样本总数的比例从14.1%增长到30% , 而BA.1变体占比则从76.6%下降到65.1%;在印度 , 从12月30日到1月5日 , BA.2占比从12.1%上升到46.38% , BA.1变体占比则从58%下降到37.68% 。 此外 , 英国、菲律宾、加拿大、德国等全球数十个国家均已发现BA.2变体的存在 。
根据我国广东省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研究人员1月3日发表在《中国疾控周刊》上的相关文章 , 全球最早的BA.2变体样本于2021年11月27日在南非发现 , 12月28日 , 广东省疾控中心发现一名境外输入病例感染了BA.2变体 , 基因测序分析认为 , 该变体有67个核苷酸变异位点 , 在蛋白质水平上有49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和9个氨基酸缺失 。 而BA.1变体蛋白质水平上共有约50处变异 , 相对BA.2变体略少 。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 BA.1变体在PCR检测中会出现刺突蛋白基因脱靶(SGTF) , 这是其区别于“德尔塔”等毒株重要特征 , 因此较容易被发现 。 但BA.2变体基因组并不具备导致刺突蛋白基因脱靶的特征性缺失 , PCR检测难以区分该变体与其他毒株 , 需要基因测序等更复杂耗时的手段才能明确 , 因此BA.2变体也被称作“隐身奥密克戎” 。
事实上 , 奥密克戎毒株还有一个BA.3变体 , 但数量很少 , 全球仅发现33例样本 。 目前 , 以色列等国科研人员正在紧密追踪奥密克戎毒株BA.2变体的传播 , 其传染性和致病性特点仍在研究之中 。
来源:科技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