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控股苏宁消金 南京银行谋牌照扩版图( 二 )
针对收购苏宁消金事宜的考量及进展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致电南京银行方面进行采访 , 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 “以公告为准” 。
大零售转型
近几年南京银行不断开拓金融版图 。 2020年 , 南京银行大零售战略2.0改革启动实施 , 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 搭建“私行客户-财富客户-基础客户-互联网客户”的全量零售客户分层管理架构 , 从经营数据来看 , 这一策略效果显著 , 根据南京银行2021年半年报数据 , 截至报告期末 , 该行零售客户AUM(管理金融资产规模)达5376.32亿元 , 较年初增长505.3亿元 , 增幅10.37% 。
依托大零售转型方向 , 2021年12月中旬 , 南京银行私人银行部正式挂牌成立 , 作为总行一级部门 , 该行私人银行部定位于全行“利润中心”“资产配置中心”“公私联动中心” , 南京银行大零售战略“再落一子” 。 若此次收购苏宁消金事宜能顺利成功 , 势必意味着南京银行金融零售版图进一步扩大 。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 , 虽然在设立之初 , 南京银行便是苏宁消金的股东之一 , 但在此后几年 , 也曾传出过双方“分手”风声 。 2019年云南银保监局同意红塔银行投资参股苏宁消金 , 持股比例为15% , 而这正好是南京银行持有苏宁消金的股权比例 , 这也曾引发市场对南京银行退出苏宁消金的猜测 。
彼时 , 有相关媒体报道称 , 南京银行对苏宁消金经营情况并不太满意 。 数据显示 , 2019年、2020年苏宁消金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396亿元、4.3亿元 , 净利润分别为0.101亿元、-0.5亿元 。 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也未能成功扭亏 , 根据苏宁易购公布的2021年半年报显示 , 苏宁消金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6亿元 , 较2020年同期的2.52亿元减少57.94% , 净利润也从2020年同期的0.1亿元转为亏损0.34亿元 。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南京银行与苏宁消金经历了从“热恋”到“冷淡” , 再回到重视的过程 , 虽然这个过程中苏宁消金业务并无特别起色 , 但由于监管环境的变化 , 留给南京银行的选项不多 。 此次若能收购成功 , 能够补充南京银行的金融牌照范围 , 但是预计整合和发展都需要较长的磨合期 , 具体如何实现最大程度的盈利 , 还有待观察 。
扩张同时注意风险
作为最早上市的“老三家”城商行其中的一员 , 自2016年资产规模实现了从“千亿”到“万亿”的跨越后 , 南京银行资产规模持续稳步扩张 , 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四年的时间里 , 南京银行的资产规模同比增速分别为7.26%、8.95%、8.06%、12.93% , 2020年达到1.52万亿元 。 根据南京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 , 2021年前三季度 , 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03.02亿元 , 同比增长20.99% ,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3.44亿元 , 同比增长22.36% 。
消费贷款业务方面 , 截至2021年6月末 , 南京银行消费类贷款余额为1094.04亿元 , 占个人贷款余额的47.9% , 较上年末提升0.41个百分点 。 不过 , 在相关平台上 , 南京银行也曾多次遭到用户投诉 。 在黑猫投诉平台 , 截至目前针对南京银行的投诉帖共有1531条 , 有关该行推出的消费贷款“拳头”产品鑫梦享相关投诉高达249条 , 投诉的内容多为暴力催收、未向用户明示借款利息、未完全履行通知义务等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在积极推广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中 , 南京银行还多次因管理不严收到罚单 。 例如 , 该行南通分行因“发放消费贷款进入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被罚 , 无锡分行因存在“个人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买理财、投资证券、购房或偿还贷款”被罚;杭州分行存在“个人消费贷款管理不审慎、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买股票;个人消费贷款管理不审慎、贷款资金被挪用于投资私募基金”等问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