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不适老,可能会丢失一块大蛋糕

【APP不适老,可能会丢失一块大蛋糕】□毛建国
老年人数字鸿沟 , 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 2021年1月 , 工信部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 推动手机App适老化改造 。 一年下来了 , 购物、聊天、打车、新闻等涵盖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手机软件纷纷开发出“老年版” , 着力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在使用互联网等技术时遇到的困难 。 但也有不少用户反映 , 部分适老化改造并不十分理想 , 并且普及率较低 。 (1月16日 央视新闻客户端)
应该说 , 自适老化改造以来 , 手机App的变化不小 。 从媒体调查来看 , 目前 , 多款适老化及无障碍App已经采用了大字体、简化符号 , 并且精简了功能区 , 操作也相对方便 。 以某打车软件为例 , 老年人打开软件后 , 只需要在手机上按一个按钮 , 就能“一键叫车” 。 这确实方便了老年人 , 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具有特别的意义 。
但也不必讳言 , 很多App改造得并不尽如人意 。 有的是改造不彻底 , 对于老年人而言 , 部分软件的操作相对还是复杂 , 还时不时会跳出来广告;有的是改造不深入 , 存在简单化、形式化倾向 , 有的仅仅是把字体放大 , 而且有的还仅仅是放大一级页面 , 二级页面和三级页面没有放大;有的是改造中又发现了新问题 , 比如退出手机App不太容易 , 有时还会闹笑话甚至制造“悬疑片” , 有位老年人感慨 , “我孙女给我下了个短视频App , 有时候退出后 , 声音还在 , 但是画面不知道去哪了” 。
手机App适老化改造出现的问题 , 表面是技术 , 根子在理念 。 正如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宋宇波指出 , 推出更方便使用的老年版网站或软件 , 技术上并没有难度 , 与这些老年版软件商业价值不高有一定关系 。
有些手机App在技术设置上 , 过多地被利益绑架 , 连大量的年轻人也是不胜其烦 。 此前 , 有媒体通过调查 , 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 不少适老版App在成功被老年群体接受之前 , 竟然率先收获了一批年轻粉丝 。 年轻人也欢迎并选择老年人界面 , 期待更简洁快捷的操作 , 已经发出了告诫进行了提醒 。
事实上 , 老年人市场是互联网技术的一个重要挖掘方向 。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 截至2021年6月 , 中国10.11亿网民中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达到12.2% , 网民的增长主体由青年群体向未成年和老年群体转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 如果适老化改造始终不能到位 , 老年人不会用、不能用、不敢用的问题始终存在 , 不仅会影响老年人权益 , 还会大大影响数字经济的发展 。 反之 , 这个堵点打通了 , 市场的天花板也就打开了 , 互联网经济会拥有更加持续发展的空间 。
互联网适老化改造需来个“回头看” 。 适老化改造 , 其实也是“适应化改造” , 是适应时代潮流和发展需要之举 。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兴亮表示 , 在适老化改造方面很多App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 但不少改造仍然流于表面 。 手机App适老化改造不能做表面文章 , 迫切需要从问题导向出发 ,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再到“继续改” , 最终“改到位”“改彻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