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塘风水 广州丰塘风水公司( 九 )


这么重要的地方朝廷早就深为关注了 。岂能放过?
《新唐书?地理志》记载 , 宣州南陵县“武德四年隶池州 , 州废来属 。后析置义安县 , 又废义安为铜官冶 。” 这条资料显示了宣州“铜官冶”的建置历史 , 标志国家在宣州建置的冶金业机构 。宣州“铜官冶” , 主要任务是开采铜矿 , 冶铸铜材料 , 加工铸造铜器 , 供“兵农之器 , 以给军旅、屯田、居人焉” 。另外建置宣州铅坑、银坑 。
可见 , 宣城本身是唐王朝的重要的军工生产基地 。宣州军械作坊是国家军用武器制基地 , “军兴 , 是资戎器” , 专门为国家制造军用器械 , 朝廷每年投入大量资金 , 其管理权直接掌握在朝廷 , 皇帝直接关注 。代宗时期 , 宣州遭受旱灾 。大历七年(772)  , 代宗下诏暂停宣州军械作坊 , 减省‘征夫、役工” , 节约开支 。诏云“扬、洪、宣等三州作坊 , 往以军兴 , 是资戎器” 。既属时岁大歉 , 虑乎人不宁居 , 征夫役工 , 损费尤甚 。务从省约 , 以息疲人 , 亦宜并停”(《全唐文》卷四七 , 唐代宗《停扬洪宣三州作坊诏》) 。
除了打造武器 , 另外就是筑钱 。这是货币的源头 。据郑兴华《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41期《宣城历史上的铸钱业》介绍:
宣州铜矿为国家铸钱基地 , 始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此前 , 据《唐六典》卷二二《少府军器监》载:“凡天下出铜铁州府 , 听人私采 , 官收其税 。若白镴 , 则官为市之 。”即官府只对私采铜矿征收实物税 , 对税后铜并不要求必须卖给官府 , 而是允许自由买卖 。每年开采的铜大部分掌握在私人手中 , 由此导致唐前期铸钱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私铸猖獗 , 恶钱泛滥 。《新唐书?食货志》载 , “武后时 , 盗铸蜂起 , 江淮游民依大山陂湖为铸 , 吏莫能捕” , “天下盗铸益起 , 广陵、丹杨、宣城尤甚 。”为解决货币流通中虚钱产生大钱、恶钱的问题 , 唐玄宗开元年间 , 在宣州建置钱监 , 职能是管理铸造钱币 , 为国家铸造钱币 , 归属唐王朝的“少府监”管辖 。《新唐书?百官志》载 , 少府总管“五署”“三监”八个部门 , 宣州钱监归属“三监”中“铸钱监”管辖 。《新唐书?食货志》载 , 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 , 宣、润(今江苏镇江)等州初置钱监 , 两京(指:长安、洛阳)用钱稍善 。”说明宣州钱币质量优良 , 投放两京 , 改善了长安、洛阳两钱币的流通状况 。天宝年间(742—756) , 全国有铸钱炉“九十九”座 , 宣州有十座 。“每炉岁铸钱三千三百缗(缗 , 一千钱 , 即一贯钱) , 役丁匠三十 , 费铜二万一千二百斤、镴三千七百斤、锡五百斤” 。当时 , “天下岁铸三十二万七千缗”(即32.7万贯) , 宣州钱监每年铸钱3.3万缗(即3.3万贯) , 相当全国每年铸钱总数的十分之一多 。宣州钱监因为具有勘察、开采、冶铸、制造、运输各个环节的优越条件 , 形成了良好的的钱币制造基地 , 备受朝廷重视 , 因此不断发展 , 相继建置了“梅根监”和“宛陵监” 。诗人孟浩然(680—740)曾描写过梅根监铸钱的熊熊炉火、火光冲光的景像 。“山泊敬亭幽 。火炽梅根冶”(孟浩然《夜泊宣城界》) 。《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江南道四?宣州》载 , 元和年间(806—821) , “(宣州)梅根监并宛陵监 , 每岁共铸钱五万贯” 。宣州钱监元和年间铸钱量比天宝年间涨幅达到51% , 充分说明了宣州钱监在唐王朝金融铸造方面的地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