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抢跑、华为迟到,智能全家桶没一个能打( 二 )


华为的战略是搭建底层平台和积累底层能力 , 一以贯之 。
华为HiLink协议能使不同品牌的智能设备互联互通 , 让不同厂家的设备充分实现信息共享 。 华为通过开放的HiLink平台连接越来越多的生态合作伙伴 , 吸纳更多兼容产品加入 , 以快速覆盖成熟产品类别 。
由此 , 华为的AIoT联盟日益繁荣 。 据披露 , 华为目前与海尔、美的、格力、飞利浦、东芝、佳能等全球600多个家电品牌建立合作 。 2020年 , 美的、老板、九阳等品牌搭载鸿蒙OS的智能电器产品也陆续上市 。
前装市场的抢先“预埋” , 则是华为早于小米的深谋远虑 。 为应对单品智能到全屋智能的阶段转换 , 华为针对性地布局“All in One全屋智能解决方案” , 作为“智慧化家庭基础设施前装建设方案” 。
【小米抢跑、华为迟到,智能全家桶没一个能打】为此 , 华为联合了中海地产、招商地产、中粮地产、绿地、万科、碧桂园等地产企业 , 以及居然之家、欧派等家装企业 。 2020年 , 多个全屋智能落地样板间开放 。
为吸引成熟品牌和传统企业加入华为生态 , 华为“定义硬件”的底层软件能力以及协同软硬件统一的技术积累 , 最具说服力 。
在操作层面 , 鸿蒙OS实现手机与智能家居之间的底层系统互联 , 交互连接也颇为“优雅”:用户仅需用手机“碰一碰”即可快速连接设备 , 家电工作状态随即可视;同时 , 设备能够主动推送运行情况及耗材余量 。
同一灵魂 , 不同形态
当人类进入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 智能硬件设备极大概率将从“技术多元”向“标准统一”发展 。 实现多设备统一的最终画面 , 或许便是——“同一灵魂 , 不同形态” 。
实际上 , 市面上多数智能产品生态 , 仅停留在收发指令和控制阶段 , 技术门槛不高 , 只需给产品加上WiFi模块开关即可实现 。 然而 , 串联多个接收并执行命令的智能单品 , 不足以满足“智能系统”的期待 , 小米也不例外 。
因此 , 厂商们都开始加紧优化系统 , 着手生态布局 。
此时 , 不尽人意的小米生态交互设计 , 显得尤为“不思进取” , 众多米粉倒戈别家产品的现象也已见怪不怪 。 “小米一大堆独立的APP , 导致割裂的用户体验 , 反而把小米产品之间的生态沟壑越拉越大 。 ”资深米粉SeeOne坦言 , 用“可惜”二字都远不足以描述他的失望 。
对手林立 , 小米在泛IoT领域继续高歌猛进的空间日益逼仄 。 去年以来 , 小米生态链销售增速刹车 , MIUI风评沦陷 , 现在的小米似乎并不像过去那样“一骑绝尘”了 。 在SeeOne看来 , 小米应该意识到 , 打磨软硬件合一的产品更具长远意义 , 如果急于求成 , 将功能看似炫酷、实则满目bug的半成品推向市场 , 等同把用户拱手让人 。
对小米来说 , 市场挑战颇为严峻 , 黄海表示 , “小米智慧小家电的产品定位 , 以及性价比模式的成功 , 时代因素不可忽视 。 ”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 , 用户开始转变消费习惯;智能单品仅有性价比 , 或将难以说服中国消费者 。
过去以智能单品为主流的市场 , 成就了小米的辉煌 。 全屋智能阶段的故事或将是另一套剧本:从底层技术来看 , 华为凭借物联网底层架构已占得“万物互联”的先机 。
如其企业愿景所述:华为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 , 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消费者在家居、出行、办公、影音娱乐、运动健康等全场景获得极致个性化智慧体验 。
华为的布局已经可以隐约窥见这种影子:未来有望大规模落地的鸿蒙OS , 其分布式技术能够帮助IoT硬件设备厂商实现“产品即服务” ,有效赋能IoT硬件升级 , 大大提升现有产品附加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