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壳公寓成功冲刺上市,该怎么看长租公寓的未来?( 二 )
过去两年 , 蛋壳在大规模向新一线城市扩张 。 截至2019年9月30日 , 蛋壳公寓已进入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天津、武汉、南京、广州、成都、苏州、无锡、西安、重庆13地市场 , 与成立的第一年(截至2015年12月31日 , 其运营的房间数为2434间 , 且全部位于北京)相比 , 房间数增长了166倍 , 2015年底至2018年底三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60% 。
从城市分布来看 , 在2017年末 , 蛋壳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公寓数量占比仍接近90% , 而这一比例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持续下降 , 截止19年9月底 , 北京、上海和深圳公寓比例仅为50%出头 , 与其他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呈现齐头并进态势 。
理论上来说 , 在这样的经营模式下 , 随着前期配置好的新公寓逐渐投入市场及品牌逐步树立起来 , 运营商就能逐步看到经营成本的下降 。
蛋壳的数据表现目前与这样的趋势也是吻合的:2019年蛋壳整体营收较18年大幅提升 , 经调整亏损率及经调整EBITDA率均较2018年有所下降 。 也就是说公司未来在规模效应达到一定程度后 , 成本费用控制能力实现提升 , 其盈利能力将逐步改善 。
在经营费用方面 , 公司在2019年前9个月经营费用率为26.7% , 相比较2018年呈现下降趋势 , 这也进一步体现蛋壳在保证扩张速度的基础上 , 持续提升内部经营效率 。
一些更为具体的业务数据也能形成佐证:招股书显示 , 蛋壳公寓与房东的租约为4-6年 , 截至2019年6月30日 , 蛋壳公寓房东续签率为80% , 为行业最高水平 。 结合单间装修投入回本周期12到20个月的数据来看 , 在正常运转的前提下 , 一次签约 , 蛋壳公寓在回本期过后 , 有1-5年的时间是可以处于盈利期 , 考虑到房东续签率为80% , 因此仅从招股书提供的信息来看 , 蛋壳公寓的商业模式处于相对健康可控的状态 。
上市是一家企业的里程碑 , 但并不是终点 。 上市之后 , 企业更需要关注业务成长性的问题 。
对于蛋壳公寓来说 , 首先就是要继续扩大规模 , 实现业务的规模效应 。
蛋壳公寓四年多的时间 , 进入全国13城 , 超43万房间 。 持续扩张的业务范围提升了蛋壳公寓的品牌效应与行业影响力 , 让蛋壳公寓得以吸引更多优质的房源 , 进而能够为租户提供更优质的居住体验 , 以此构建出业务壁垒 , 吸引到更多的租户 。 同时 , 在业务中积累的经验与数据 , 又将反哺业务的优化提升 , 进一步提升蛋壳的竞争优势 。
但与此同时 , 由于前期重投入的模式 , 在过去几年中长租公寓暴雷的社会新闻也时有出现 。 所以 , 在细分市场整体发展潜力充足的情况下 , 其次就是要修炼内功 。
正如「深响」此前在招股书拆解中提到的 , 蛋壳公寓在提升运营效率上 , 接下来需要长期关注的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如何将租约时间、房东续约率的漂亮数据维持下去 , 这将极度考验蛋壳公寓团队的运营、管理和服务能力 。 其次 , 是要看蛋壳如何基于长租公寓业务拓展多元收入 , 才是长租公寓未来成长性的最大考验 。
从招股书中 , 也可以看到目前蛋壳在这两方面的战略 。
招股书显示 , 此次IPO所融得的资金主要用途之一就是加强技术实力 , 发挥蛋壳大脑的作用 。 蛋壳大脑是蛋壳公寓技术平台的地基 。 在这套系统中 , 蛋壳将一个城市划分为多个500*500米的区块 , 并依据商圈、交通、租金等100多个租房相关维度评估每个区块 。 而在获取规划数据后 , 通过定量分析房间的各项维度数据 , 智能定价系统则会预估最终应向租客收取的租金 , 并反向推算应向业主支付的租金成本 。
除了定价以外 , 根据介绍 , 在收房团队与业主沟通交涉前 , 这套系统还会生成多套交易条款 , 以提高谈判效率 。 蛋壳所采用的这套系统每日可做出数万个决定 , 并在每笔交易中变得越来越智能 , 降低对个人中介本地知识的依赖 , 提高业务流程中的自动化、标准化程度 。
这与瑞幸通过提高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程度 , 进而降低对门店一线人员能力素质的要求 , 以实现快速扩张的逻辑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业务效率之后 , 招人、培训、营运等方面的速度都可以加快 , 同时结合更有效率的收房、获客策略 , 则能让蛋壳在新一线城市的业务加速运转起来 , 从而缩短前期投入的阶段 , 更快进入之后的创收周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