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构成侵权的判断标准 侵权范围包括哪些

一、侵权行为(一)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侵权责任法》第6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7条规定:“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这两个条文规定了中国民法对侵权行为的基本界定,即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或者在法律特别规定的场合不论有无过错,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侵害他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依法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法律后果的行为 。其特征是:
(1)侵权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违法是侵权行为的基本性质,用过错、损害赔偿和作为与不作为等均难以涵盖侵权行为的全部内容,只有以违法行为才能确定侵权行为的基本性质 。

是否构成侵权的判断标准 侵权范围包括哪些

文章插图
(2)侵权行为是一种有过错的行为,只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才不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不要求具备过错要件 。
(3)侵权行为是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方式的违法行为 。侵权行为必须是一种客观的行为,可以是作为的方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方式,其具体方式的形成根源,在于法律赋予行为人法定义务的形式 。
(4)侵权行为是应当承担以损害偿为主要形式,同时也包括其他民事责任的行为 。
(二)侵权行为的范围
【是否构成侵权的判断标准 侵权范围包括哪些】《侵权责任法》第2条的规定对我国侵权行为的外延作了限定,即我国侵权行为包括一所有的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的侵权行为,这些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凡是侵害这些民事权益的违法行为都是侵权行为 。
二、侵权责任法(一)侵权责任法的概念和特征
侵权责任法是有关侵权行为的定义和种类以及对侵权行为如何制裁、对侵权损害后果如何补救的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侵权责任法是指《侵权责任法》本身,广义的侵权责任法是指所有规定侵权责任的法律,包括《侵权责任法》和侵权特别法 。与民法的物权法、债法(包括合同法)、人格权法、知识产权法、继承法和婚姻法相比,《侵权责任法》具有如下特征:
侵权责任法的内容极其广泛,涉及的范围特别宽但内容极为简洁、概括 。在简短、概括的条文中,广泛地包括了所有类型的侵权行 。
(2)侵权责任法极具复杂性 。侵权行为不仅发生在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领域,而且广泛地发生在其他各种领域之中,举凡有人类生活和活动的场合,就有侵权行为发生的可能,情况十分复杂 。侵权责任法的渊源也极其复杂,法律规范的内容、层次、等级各不相同 。
(3)侵权责任法的内容和体系完备、系统,有完备的立法体系和完善的理论系统 。
(4)侵权责任法是一种强制性的法律 。其主要功能不在于对民事权利的确认,而在于对民事权利的保护,主要着眼于对侵权受害人的法律保护和对侵权行为的制裁 。
(二)侵权责任法的调整功能
侵权责任法的调整功能是指通过侵权责任法的适用所应达到的目的 。侵权责任法有三种功能 。
1.补偿功能
侵权责任法中的补偿,就是对侵权行为的受害人填补损害,即在侵权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并造成受害人的实际损害以后,须向受害人支付赔偿金,填补受害人所受到的损害 。侵权责任法的补偿功能,是指侵权责任法主要适用损害赔偿的手段,责令侵权行为人向受害人支付赔偿金,以填补受害人因侵权行为所受到的损害的法律功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