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诈骗的条件 集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七 )


七、关于自首的认定
对于等待、配合公安机关处置的行为能否视为“自动投案” , 进而认定为自首 , 应当区分三种情况分别掌握:1.犯罪嫌疑人在被公安机关抓获前 , 明知公安机关前来处置 , 在特定地点等候的 , 可以视为“自动投案” , 其后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 , 可以认定为自首 。2.公安机关在抓获犯罪嫌疑人后通常会视情分别采取以下三种管控方式 , 即刑事拘留、取保候审或者责令随传随到、听候处置 。既然公安机关已经明确犯罪嫌疑人并采取了不同的管控方式 , 则不再发生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问题 。对于其后配合调查、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 , 可以依法认定为坦白 。3.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抓获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后逃跑的 , 因其违反公安机关确定的配合调查义务 , 应当酌情从重处罚 。对于逃跑后又自动归案的行为 , 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 , 但可在量刑时酌情考虑 。
犯罪嫌疑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立案侦查 , 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 , 被司法机关最终认定为集资诈骗罪的 , 因两罪的大部分事实重合 , 通常并不符合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关于“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规定 , 不能认定为自首;符合坦白条件的 , 可以认定为坦白 。
犯罪嫌疑人接电话通知到案配合调查后被取保候审 , 在取保候审期间继续从事非法集资活动 , 之后又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 , 从总体而言 , 其行为具有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基本特征 , 可以依法认定为自首 , 但是对其从宽处罚的幅度需要从严把握;如果最终系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的 , 则全案不能认定为自首 。
八、关于累犯的认定
在非法集资犯罪案件中 , 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 , 认定其是否系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重新犯罪 , 应当以犯罪行为开始时为依据 , 而不能以非法集资行为达到犯罪起点数额标准时或者实行终了时为依据 。
九、关于集资参与人的诉讼地位及权利保障
非法集资参与人 , 属于非法集资刑事案件的诉讼参与人 , 其知情权、赃款返还请求权等权利 , 应当依法予以保障 。
对于集资诈骗犯罪被害人提出由其本人或者委托的诉讼代理人参加庭审等请求 , 一般应予准许;但被害人人数众多的 , 可要求其选派代表参与相关诉讼活动 , 以保证审判活动顺利进行 。
十、关于遗漏集资参与人及请求追加起诉的处理
在非法集资犯罪案件中 , 因人数众多而遗漏集资参与人、需要追加起诉的 , 一般应当安排在一审开庭审理前依法进行 。一审庭审后 , 被遗漏的集资参与人直接向法院主张权利的 , 法院应当将相关证据材料移交检察机关先行审核 , 在检法办案人员审核确认以后 , 可以参与涉案资产分配 。
十一、关于追缴集资参与人的非法收益及被告人的退赔
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的资金属于违法所得 。以吸收的资金向集资参与人支付的利息、分红等回报 , 不论集资参与人是否已先期离场 , 均应当依法追缴 。集资参与人本金尚未归还的 , 所支付的回报可予折抵本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