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2019年11月 , 马尔科·卡韦罗(左一)与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专家同行共进晚餐 。 (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采访人员孟宜霏、龚哲)“来中国做科研是命运的安排 。 ”12年前的一份卫星合作项目协议 , 让玻利维亚人马尔科·卡韦罗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参与者 。
卡韦罗说 , 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为他个人和职业成长提供了新机遇 , 他希望利用所学 , 在拉美和中国之间架起一座交流知识、传递信息的桥梁 , 让更多人获益 。
2010年 , 中国与玻利维亚签署卫星合作项目协议 , 将向玻利维亚交付一颗通信卫星及地面测控和应用系统 。
【玻利维亚科学家的中国追“星”梦】看到遴选科研人员的消息后 , 卡韦罗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 经过层层选拔 , 他从6000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 。
卡韦罗曾收到来自法国、德国和美国的深造或工作邀请 , 但他都没有动心 。 “直到我看到招募科研人员的消息 , 让我有机会来中国为我的祖国设计研发第一颗通信卫星 , 并了解一项在那之前对我来说是如此神秘的技术 。 ”卡韦罗说 。
文章图片
2018年12月 , 马尔科·卡韦罗游览天坛公园 。 (受访者供图)
卡韦罗今年38岁 , 专业是电子科学 , 来到中国后他还接受了材料科学、轨道设计科学、空间力学等多学科的专业训练 。 朝夕相处的同事和教授让他了解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未来愿景 。
“卫星成功发射后我回到玻利维亚 , 我知道我的人生已经发生了改变 。 我渴望迎接更大的挑战 , 希望能参与到中国正在进行的科技变革之中 。 ”卡韦罗决定到中国攻读博士 , 后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
“这些经历让我有能力将曾经只在科幻电影里见到的景象变为现实 。 ”卡韦罗说 , “我结识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 , 他们为我个人和职业成长提供了新的机遇 。 ”
从国际科技合作中受益的卡韦罗也想把这份幸运传递给更多人 。 2018年 , 卡韦罗与多位学者、工业家和研究人员一同创办了安第斯路科学技术组织 。
“历史上人们沿着安第斯山脉修建道路 , 用以交流知识、交换货物 。 我们想借其务实、包容、互通的理念 , 将互学互鉴延伸到科学技术领域 。 ”卡韦罗说 。
文章图片
2012年 , 马尔科·卡韦罗来到中国一周后 , 练习使用筷子 。 (受访者供图)
安第斯路科学技术组织的会员国籍不同 , 专业各异 , 年龄也不尽相同 。 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希望通过科技进步促进拉美地区发展 , 并致力于用科技力量帮助人类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
“中国正在推进科技发展 , 逐步走向科技强国 。 与此同时 , 中国对国际合作始终持开放的态度 。 ”卡韦罗说 , “国际合作让尚不掌握某种技术的国家受益 , 特别是在疾病防控、公共安全、脱贫减贫等领域 , 科技合作可以切实造福人民 。 ”
卫星合作为玻利维亚偏远地区提供了通信信号 , 让玻利维亚人民有更多机会使用互联网、远程教育和移动医疗等服务;中拉科技人才交流也让更多科学家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目前 , 中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 , 参加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超过200个 , 对世界科技创新贡献率不断提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