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AI医生”为甘孜病人“号脉”
精准扶贫 科技先行
位于四川省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因一曲《康定情歌》而名扬海内外 , 被誉为情歌的故乡 。 然而 , 多年的临床调查显示 , 这里部分女性40岁就会发生闭经 , 40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达4成 ,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内地 , 慢性病防控任务异常艰巨 。
近日 ,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创新健康扶贫模式 , 让广东“AI医生”飞越2300公里应用于四川甘孜州 , 帮助破解康巴藏区慢病防控难题 。
慢病普遍 女性健康堪忧
29岁的卓玛是甘孜州色达县的一名公务员 , 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 然而 , 生过第二个孩子不久的卓玛 , 慢慢出现了闭经的情况 , 久而久之内分泌也出现了状况 。 卓玛知道自己的问题 , 但她身边的很多女性朋友都是这样 , 自己也就没太在意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卓玛遇上了到色达义诊的郭蕾 。 在她的治疗下 , 卓玛的情况慢慢好转 。
在甘孜州健康扶贫一年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妇科医生、广东省援川医疗队队员郭蕾 , 跑遍了甘孜18个县市 , 对当地女性的健康状况有着深刻的认识 。
“女性不到40岁就出现闭经的现象在甘孜非常普遍 , 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是 , 多年来当地人们并没有把它当作一个问题 。 ”郭蕾告诉采访人员 , 育龄女性闭经意味着女性的卵巢功能早衰 , 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
对症下药 引入“AI医生”
2020年元旦刚过 , 从甘孜州健康扶贫回来不久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心血管内三科副主任医师靳文、妇科副主任医师郭蕾、检验医学中心副主任技师杨华文等几位医生异常忙碌 。
他们负责的《甘孜藏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疾病与女性闭经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项目 , 在今年1月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 这是广东对甘孜州援助最大的基础性医学研究项目 。 该项目由广东省对口帮扶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牵头 ,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作为合作单位 。
广东省援川医疗队队员靳文介绍 , 该项目将把由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研发、已经成功应用在广东2277个贫困村的“AI医生及系统平台”引入甘孜藏族自治州 , 让甘孜藏族自治州健康扶贫多了一项“黑科技” , 也让广东的“AI医生”成为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群众的健康看门人 。
“该项目的运作有望推动整个甘孜康巴藏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疾病、女性早发闭经等非传染性慢性病的防控 。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观明说 , 这在以前的健康扶贫工作中 , 是绝无仅有的;在援川工作中 , 开展如此重要前沿的基础调查研究尚属首次 。
构建健康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
广东省援川医疗队队员杨华文介绍 , “AI医生”平台先期主要由已经培训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使用 , 然后逐步开放到甘孜藏族自治州18个县市的基层医务人员使用 。
“考虑到当地群众使用的实际需求 , 特别是后续自我健康管理的需要 , 还将在适当的时候开发藏语版 , 为更多的藏区群众健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 ”杨华文说 。
更重要的是 , 广东省援川医疗队将会对现有的“AI医生”系统进一步升级 , 创建AI科研 , 与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一起 , 建立甘孜藏区人群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疾病、闭经的前瞻性队列和精准健康数据平台 。 这个平台是该项目的核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