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博望区:乘“智”而上 以“融”赋能

央广网马鞍山1月21日消息(采访人员徐鹏 通讯员王永霞)从刃模具“一枝独秀” , 到机床、刃模具、新材料“三驾齐驱”;从“叮叮当当”人工敲打 , 到整条生产线一键操控……发轫于“打铁”的“博望制造” , 在经历了40余年的稳步发展 , 迎来“智能化”“集群化”的发展阶段 。
规上企业137家 , 高新技术企业82家 , 以制造业见长的安徽马鞍山博望区 , 将如何实现制造业的再次腾飞?实施企业梯队培育、智能转型提升、创新驱动引领、要素合理配置“四大行动” , 招大引强 , 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 这 , 就是博望给出的答案 。
安徽马鞍山博望区:乘“智”而上 以“融”赋能
文章图片

产业升级接续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打造智能制造强区
在马鞍山裕祥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板材加工车间 , 16米长的龙门加工中心正在加工一批板材 。 激光所到之处 , 弧形光滑平整 , 圆形直径误差只有头发丝的五分之一 。
放在几年前 , 裕祥根本不敢想象能拿到这批订单 。 “没有金刚钻 , 哪能揽到瓷器活 。 ”公司总经理石贤林说 , 公司的激光切割机已经更新到第六个版本 , 精度更高 , 效率更高 , 才有资格触摸高精尖领域 。
在安徽马鞍山博望区 , 为创新而生 , 裕祥是一个典型代表 。 裕祥的母公司是安徽东海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 成立于2002年 , 是一家传统制造企业 。 在经历了长达10年的粗放式发展后 , 企业生产的低端机床产品产能过剩、增长乏力 。 如何激活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的潜能 , 满足高端市场需求?东海选择了科技创新 , 成立了裕祥 。
事实证明 , 东海的这步棋走对了 。 2021年 , 裕祥产值达5.5亿 , 其生产的数控折弯机、剪板机、激光切割机远销78个国家和地区 。
尝到了创新的甜头 , 裕祥又掀起第二轮产业升级 。
“这就是我们即将推向市场的钣金成型生产线 , 实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链条智能化生产 , 效率是人工的20倍 。 ”指着厂房内一条混合数控剪板机、机器人等设备的生产线 , 石贤林颇为自豪 。
东海的转型之路 , 也是安徽马鞍山博望区“草根”企业蝶变的生动写照 。 博望工业起步早 , 但规模小 , 多为家庭作坊企业 。 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 , “草根”企业如何屹立不倒 , 博望开出了“产业创新升级”良方 。
安徽马鞍山博望区将实施企业梯队培育、智能转型提升、创新驱动引领、要素合理配置“四大行动” , 紧扣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 , 支持技术改造、加速智能制造、鼓励精品制造 , 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
2022年1月19日上午 , 4台数控机床被装车发走 。 这几天 , 马鞍山市恒永利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发货繁忙 。 2022年1月18日 , 公司才发了9台数控机床到福建 。 “客户遍及山东、浙江、江苏、福建等主要轴承生产基地 。 ”公司运营副总朱燕鹏告诉采访人员 。
被问及赢得市场秘诀何在 , 朱燕鹏坦言 , 唯创新者强 。 就在国内同行满足于“拿来主义” , 复制别人的产品时 , 恒永利建立起自己的研发团队 , 对机床产品进行升级改造 , 如今其研发的轴承装配已是第三代 。
转型升级 , 为企业蹚出了新路 , 也为产业赢来了春天 。 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 低效企业倒逼退出、整合重组 , 安徽马鞍山博望区“亩均效益”快速提升 。 2021年 , 博望区规上企业亩均效益达9.41万元/亩 , 3年内增加3.42万元/亩 , 年均增长率达25%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