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 , 创新需要灵感 。 所谓灵感 , 就是一种近乎无意识或潜意识的非逻辑式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 是对某一问题长期思考以后突然产生的思想火花 。 爱因斯坦说他的创新思维活动“产生于有一种能用文字或其他符号来与他人交流的逻辑结构之前” , 这就是一种灵感 。 灵感通常产生于全神贯注思考问题之际 , 但有时却是在不经意间或意识朦胧之中 。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一日午休时梦到一条小蛇的头部咬住尾巴被惊醒了 , 然后他花了一夜时间 , 提出了苯环结构假想 。 这就是在意识朦胧之中产生的灵感 。 灵感有时也来源于对不同现象的类比和联想 。 1834年秋天 , 英国一位造船工程师史考特·罗素在河边散步 , 恰好有一小木船从他身边驶过 , 这时他观察到船头卷起一股激浪 , 但激浪异乎寻常地以单个波峰形式向前传播 。 后来经过对此现象精心研究 , 他提出了著名的“孤立波”理论 。
第五 , 创新需要有一定的机遇 , 然而“机遇只施惠于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德语) 。 但我不认可“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说法 。 我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人为地去创造产生机遇的环境 。 例如 , 为了保持研究活力和对研究问题有新鲜感 , 我每隔一段时期(8年至10年)就改变一下自己的研究领域 。 在新的研究领域里机遇自然会多一些 。 在改变研究领域的过渡期内 , 我往往也同时研究几个相关领域 。
近年来 , 我常以“我心目中的科学和艺术”为题去大学或中学做公众报告 。 报告结束后常有人问我 , 能否给出读古典诗词对我做科研有帮助的例子 , 我的回答是:具体例子没有 , 但艺术修养对我的科研选题和论著写作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我在科研中喜欢追求获得某个定理或命题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 , 我的几项重要成果的文章都很短小 , 这可能是古典诗词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 。 关于科研创新 , 我曾写过一个感言:“科研创新犹如化学反应 , 知识是载体 , 直觉、想象和灵感是催化剂 。 ”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20日 16版)
—版权声明—
来源:学术志 , 编辑:nhyilin
仅用于学术分享 , 版权属于原作者 。
若有侵权 , 请联系微信号:Eternalhui或nhyilin删除或修改!
—THE END—
? 无需语言的数学证明 , 值得收藏!
? 40个只有程序员才看得懂的段子
【严加安:想象力、直觉和灵感】? 清华北大或者其他 985 高校的学生都很牛吗?
? 数学原来这么有趣 , 一组图唤醒你的思维!
? 物理学史上最大的错误
? 漫谈高数曲线积分的物理意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