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调查】出货量有望数倍增长,折叠屏手机时代要来了?业内专家这样看…( 四 )


不过 , 折叠产品供应链国产化也在积极落地 , 受访的产业人士介绍说 , 在柔性盖板、超薄玻璃、支撑基材等方面当前合作顺利推进 , 已经涌现出很多具有创新技术的企业 , 产业链技术成熟度和完整性均在不断提升 , 成本也在逐步降低 , 有望在2-3年内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针对面板国产化的情况 , 维信诺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中国在柔性AMOLED方面有很好的基础 , 主要体现在有面板技术和产能、有上游产业链 , 还有下游庞大规模的终端应用市场;同时 , 市场需求旺盛 , 产业链发展很快 , 后续会有越来越多的国产屏应用在折叠手机上 。
●谈到手机 , 绕不开的还有系统生态方面的问题 。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 , OPPO最新发布的折叠产品选择了与其他同类产品明显不同的尺寸与比例设计 。 “OPPO折叠产品的尺寸、比例只有他们自己有 , 导致了现有应用需要重新适配 。 ”一位手机厂商人士向采访人员说道 。
根据该人士的说法 , 目前 , 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最高的是三星 , 所有的应用适配都以三星为主 , 因此 , 华为、小米等厂商的折叠屏产品也采用与三星类似的尺寸规格 , 以尽可能地减少应用适配的难度 。 “但即便如此 , 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 ”
很难说OPPO此番不同寻常设计的意图是什么 , 但对国内厂商而言 , 如果想要自家的折叠产品对安卓生态产生足够影响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上述产业人士提到了类似问题 , 他认为 , 当前亟待软件开发商和终端制造商去创造相应的应用场景 , 创造更加便捷、更好的应用体验 。
【观察】折叠屏手机市场前景分歧犹存 ,
刚需应用场景尚待补位
伴随此轮折叠屏手机的发布潮 , 咨询公司针对行业的预测数据也越来越乐观 。 Counterpoint指出 , 2020年至2022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分别为280万部、560万部和1720万部 , 预计2025年折叠屏手机的发货量有望超过5600万部 , 2020—2025年间CAGR达到82.06% 。
这项预测数据仍略显保守 , 采访人员获得的另一项数据显示 , 2021年折叠手机大概出货1000万台左右 , 而到2025年 , 有公司预测将会超过7000万台 。 折叠屏手机虽然当前供应量相对较少 , 普遍“一机难求” , 但产业链厂商已经开始准备应对潜在的更大规模市场空间 。
除了长盈精密、长信科技等厂商在对应领域着手研发、测试以外 , 中颖电子正积极研发AMOLED驱动芯片 。 维信诺负责人也向采访人员表示 , 公司很看好折叠产品的前景 , 一直积极储备相关技术 , “折叠手机自2019年面世以来 , 从上游的元器件 , 到终端消费者 , 全产业链经过两年的时间的磨合 , 目前确实到了要大规模上市的阶段 。 ”
根据维信诺的预测 , 未来两年内将会有更多折叠手机上市 。 据悉 , 公司固安、合肥的柔性AMOLED产线 , 以及广州模组线的工艺能力和产能 , 均具备满足客户折叠产品商业化需求的能力 , 公司希望借机争取更多市场份额 , 引领折叠屏市场 。
当然 , 对于折叠屏手机的前景 , 受访人士也表达了不同看法 。 上述手机厂商人士就认为 , 预测的高增速主要是因为基数太低 , 从无到有 , 其个人依旧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 另外 , 该人士也谈到当前折叠屏手机普遍面临的痛点 , 一是重量问题 , 二是折叠后的厚度问题 。
刘雨实持有类似观点 , 他认为 , 目前市面上虽然已经有多款折叠屏产品 , 出货量已有较大提升 , 但折叠屏产品仍被视作一种外观新奇的特殊形态 , 主要受到极客型玩家喜爱 , 尚未在实用性上取得大众认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