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产供货不足 国内折叠屏产业成熟有待时日( 三 )


从AMOLED驱动芯片市场占比来看 , 2020年三星以50.4%拔得头筹 , Magnachip、Siliconworks、Anapass等厂商市占率分别为33.2%、2.7%、2.4%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荣耀Magic V中采用了国内首颗28nm驱动芯片 , 业内认为这给本土AMOLED驱动芯片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
谈及当前折叠屏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现状 , 维信诺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在产业协同过程中 , 屏体厂商需要在模组结构的应力管控、适合折叠的薄膜封装、柔性模组设备、激光剥离模组工艺等方面发力 , 使屏幕具备足够的使用可靠性;上游厂商需不断提升OCA光学胶、盖板、触控等原材料和组件的性能,下游厂商需在产品形态、铰链设计、应用适配等方面进行革新 。
“折叠屏不仅是一项显示技术 , 更是整合了显示产业上下游创新能力的技术平台 。 除了上述技术革新 , 产业协同还需要围绕柔性显示形成的生态网矩阵 , 把信息流、人才、技术、资本等打通 。 ”该负责人说道 。
产业链成熟度仍有差距
最近几年 , 折叠屏产业链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 。 一位不愿具名的产业人士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就表示 , 产业链上游有多个关键部件 , 例如AMOLED柔性屏、铰链、柔性盖板以及内容的适配等 。 “这些关键部件这两年都克服了很多问题 , 越来越成熟 。 ”
以AMOLED显示屏为例 , 产业链的进步体现在多个层次 , 包括折叠次数的提升、功耗的降低以及成本的下降等 。 “柔性AMOLED虽然很薄 , 但却由十几层膜层组成 , 折叠数十万次还能正常显示 , 这需要特殊的膜层结构 。 ”上述产业人士说道 。 在功耗方面 , 进步也十分明显 。 就逻辑而言 , 折叠显示屏大了 , 功耗必然要增加 , 由于配备了更大的电池 , 折叠手机的重量也会增加 , 给消费者使用带来不便 , 因此需要进一步降低显示屏的功耗 。 在这中间 , 新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 , 例如变频低功耗技术 , 无偏光片技术等 。
关于成本 , 上述产业人士表示 , 柔性AMOLED厂商通过提升产品良率、降低显示屏的原材料成本等来实现 。 “目前看 , 成熟产品的良率已经达到一个很可观的数据了 。 整机的价格下降 , 部件的价格也要下降 。 ”“可折叠面板价格相对较高 , 主要是由显示屏面积大、原材料价格高、面板厂良率和规模化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 。 ”维信诺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随着产业链协同降本 , 以及终端产品加大应用和面板产能更多释放 , 折叠屏良率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 产品价格也会进一步下降 。
采访人员从业内了解到的数据显示 , 三星折叠手机出货占比超过九成 , 因此 , 国内外的折叠屏产业链发展现状也有差异 。 上述产业人士指出 , 由于三星的扶持 , 当前国外的折叠屏产业链更为成熟 , 国内仍存在一定差距 , 折叠屏关键模组材料如盖板、透明光学胶等还依靠进口 。
不过 , 折叠产品供应链国产化也在积极落地 , 受访的产业人士介绍说 , 在柔性盖板、超薄玻璃、支撑基材等方面当前合作顺利推进 , 已经涌现出很多具有创新技术的企业 , 产业链技术成熟度和完整性均在不断提升 , 成本也在逐步降低 , 有望在2至3年内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针对面板国产化的情况 , 维信诺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中国在柔性AMOLED方面有很好的基础 , 主要体现在有面板技术和产能、有上游产业链 , 还有下游庞大规模的终端应用市场;同时 , 市场需求旺盛 , 产业链发展很快 , 后续会有越来越多的国产屏应用在折叠手机上 。
谈到手机 , 绕不开的还有系统生态方面的问题 。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 , OPPO最新发布的折叠产品选择了与其他同类产品明显不同的尺寸与比例设计 。 “OPPO折叠产品的尺寸、比例只有他们自己有 , 导致了现有应用需要重新适配 。 ”一位手机厂商人士向采访人员说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