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哨位上向家的方向默默行个军礼
春节 , 是中国人阖家团圆的日子 。 然而 , 每年的此刻 , 许多军人无法与家人团聚 ,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陆军军官 , 我便是其中的一员 。
2016年 , 我从军校毕业 , 分配到了作战部队 , 至今已经在部队度过了三个春秋 。 年年岁岁 , 于我而言 , 随着任务的变化、岗位的调整、阅历的增长、境况的变迁 , 每次在部队过年 , 我都会有些不一样的感受 。
2017年的春节 , 是我以新排长的身份在部队度过的第一个春节 。 当时 , 我对部队的一切都感到十分新鲜 。 记得过年之前 , 部队一直训练到腊月二十九 , 即便到了除夕当天的上午 , 我也没能在忙碌的训练中感受到多少年味 。 然而 , 当天下午 , 午休起床之后 , 战士们在指导员的指挥之下 , 没用多久就把营房彻底布置成了过年该有的样子 , 蓝牙音箱放起了喜庆的音乐 , 彩带、春联、气球 , 该拉的拉、该贴的贴、该挂的挂 , 过年的感觉就这么突然地来了!
在基层部队 , 除夕夜站岗的 , 一定是干部、党员 , 之所以这样安排 , 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士兵们能够过个好年 。 那年 , 作为排长 , 我负责站晚上8点到10点的岗 。 站在营区的门口 , 看着不远处小区里的万家灯火、烟花璀璨 , 思亲的念头不自觉地浓烈起来 。 下岗时 , 走在回连队的路上 , 我看到别的连队有位哨兵 , 对着没有人的方向敬了个礼 , 我想 , 那或许是他老家的方位 。
那个瞬间 , 我突然领悟到了:其实军人的担当与奉献未必是轰轰烈烈的 。 当那些普通的官兵放弃与家人相见、与恋人厮守的机会 , 以自己小家不团圆为代价 , 守护中国这个“大家”的团圆时 , 他们所做的便是最可贵、最无私的奉献 。
2018年 , 我已经成了一名“老排长” 。 春节临近时 , 我本以为自己今年终于有机会休一回假了 。 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那年春节 , 我所在的营成了战备值班分队 。 所谓战备值班分队 , 就是别的单位在春节期间放松、休整的时候 , 我们必须枕戈待旦、高度戒备 。 这也让我头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过年如过关” 。
于是 , 当其他人享受春节假期的时候 , 我和身边的战友们每天都不得不绷紧每一根神经 。 一听到急促的哨音 , 我们便要根据哨音的节律 , 判断出行动的类别 , 立刻携带好对应的装备 , 到指定地点集合 。 从除夕到初六 , 每天都会有数次不定时的紧急集合 。 其中最“磨人”的环节 , 非作战演习莫属 , 每当听到作战演习的哨音 , 我们都必须以全副武装的姿态 , 携带着几十公斤的装备 , 在数九寒天的冷风中第一时间跑到训练场启动战车 。
在奔跑的过程中 , 我的头顶不断地散发着热气 , 脸上的汗水也止不住地滴 , 然而我也感受到了骄傲与自豪:铿锵的脚步声、急促的呼吸声、战车的轰鸣声 , 是我永远都抹不去的记忆 。 尽管我的春节休假计划再一次落了空 , 但我深知:为了更多人能在春节里享受安乐祥和的氛围 , 必然要有一群军人扎扎实实地绷紧头脑里的国防之弦 , 而我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 , 也让我与有荣焉 。 毕竟 , “战位有我、祖国放心”从来都不是一句用来空喊的口号 , 而是需要我们去践行的使命与信条 。
2019年 , 我的岗位有了调整 , 因为自己有些文字功底 , 我从一名一线指挥人员 , 变成了负责单位新媒体宣传工作的“微信小编” 。 而这也给了我一个契机 , 让我有幸以采访的方式 , 看到更多军人是如何过年的 。 我看到了第一次在部队过年的新兵 , 是如何在连队骨干的“秘密安排”之下 , 收到了远方亲友的的祝福 , 并为此感到惊喜万分的 。 我也录下了几位七八年没回家过年的老兵对父母妻儿说出的那些心里话 。
当然 , 除了这些催人泪下的场面 , 我也看到了春节在军营里温情的一面 。 除夕夜的哨位上 , 除了全副武装的军人 , 也有不少来营探亲的军嫂和“军娃”的欢声笑语;官兵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晚会 , 尽管很难说得上专业精致 , 却足以让观众欢乐开怀 。 全家团圆的春节固然值得羡慕 , 可军人集体过的年也有外人难以体察的滋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